“十三五”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国" />

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上)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上)

发布时间:2019-02-28 作者:派智库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style="width:100%;font-family:drcnet,微软雅黑;">

“十三五”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dedecms.com

(一)发展基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支撑引领、全面小康”的总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加强,科技进步水平、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内容来自dedecms

1.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加强,科技进步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了稳步提升。 织梦好,好织梦

科技人才队伍稳步增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7万人,科技活动人员33万人,比“十一五”末增长21%;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达25人年/万人。拥有两院院士6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09人;省“千人计划”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95人。

dedecms.com

科技创新机构加快发展。拥有各类科技开发机构1856个,其中企业科技机构1142家,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1%和22%.有国家及省重点实验室117个,国家及省工程实验室83个,国家及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2个。转化医学、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大型低速风洞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布局我省建设。 dedecms.com

创新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07家,比“十一五”末增长1.3倍;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623家,国家及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16家。

本文来自织梦

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R&D投入年均增长14%,2015年突破500亿元;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67%,比“十一五”末提高0.13个百分点;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达到96.7亿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程,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本文来自织梦

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取得积极进展,纳米膜层制备、复合材料工艺集成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等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研制成功,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成功走出国门,高速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高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dedecms.com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登记科技成果8155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40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42项,获奖总数居西部第一。省级科技奖励1276项。专利申请40.0万项,授权22.9万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2万件,授权2.7万件,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 内容来自dedecms

重点领域保持优势地位。在电子信息领域,军工电子、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产业领跑全国。在重大装备领域,发电装备研制生产总容量居世界第一,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制造居国内领先。在航空航天领域,航空发动机和飞机研发、设计、制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在新材料领域,钒钛、稀土、石墨烯等方面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成效。在核技术领域,具有研发、成套设计、制造、核燃料等方面完整的配套能力,核电装备占全国市场50%.在生物技术领域,生物育种、口腔医学、生物治疗、可诱导生物材料等居全国领先水平。在中医药领域,针灸、中药以及糖尿病重症胰腺炎的中医药防治等居全国领先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际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建设了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53个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合作研究成果。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机构协同的国际科技合作,形成了多主体共同参与、多渠道全面推进、多形式相互促进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copyright dedecms

3.区域创新格局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实施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工程,进一步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区域。

内容来自dedecms

重点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成都高新区获批西部首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绵阳科技城获批比照执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序列;德阳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端成长性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上成效显著;国家级攀西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启动,推进了钒钛、稀土、石墨等特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着力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川南高新区创新集聚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川东北创新驱动新兴增长区、川西北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区建设顺利推进。

内容来自dedecms

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增5个国家高新区,全省拥有国家和省级高新区11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56个、农业科技园102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78个,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我省聚焦体制机制的关键问题和环节,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充分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建成各类孵化器565家,孵化面积超过880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7000家以上,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700余场,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万家以上。聚集风投机构300家,风险投资规模近1000亿元。 内容来自dedecms

科技体制专项改革系统推进。组织实施了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激励科技人员创业、军民融合发展等3个专项改革,7家试点单位创新创业科技人员超过720人,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72家,离岗转化科技成果超过200项。 本文来自织梦

5.科技创新支撑转型发展取得成效。“十二五”期间,实施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工程,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凸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初步建立了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技术转移、分析测试、区域服务、工程化、孵化及金融服务等7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织实施专项15个、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500项,累计带动实现产值12000亿元,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100家以上;全省登记技术交易合同5.8万项、实现交易额880亿元,是“十一五”交易额的3.8倍。

织梦好,好织梦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实施《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十二五”培育发展规划》,遴选培育战略新兴产品702个,集成资源,分层次培育,重点突破,实现产值4500亿元,引领和支撑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我省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省,2015年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5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7.9%,比“十一五”末提高7.0个百分点。

dedecms.com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构建提升了生猪、水稻、肉鸡等20个四川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链,研发、示范高效安全生产配套技术400余项,有力支撑了我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种业科技创新总体水平居国内前列,水稻、玉米、小麦等部分领域居全国领先水平,育成农畜新品种400余个,居全国省区第一,品种质量显著提升。 本文来自织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续加快,农畜新品种累计推广分别达到2.1亿亩以上和3000万头(只)以上,年均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

copyright dedecms

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科技服务民生取得新成效。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6个,建成国家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大平台等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艾滋病防治科技惠民试点示范、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培育了川贝母、川芎等中药材大品种6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抗癌药物“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获得英国药监局上市批件,自主研发的康柏西普注射液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制品—融合蛋白国际通用名的国产药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发展态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十三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要求。

织梦好,好织梦

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围绕全球共同挑战,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发展。科技创新活动日益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新型研发组织和创新模式将显著改变创新生态,优秀科技人才成为竞相争夺的焦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开启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期和机遇期。

织梦好,好织梦

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新形势。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战略高技术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竞争的众多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在许多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处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使创新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之首、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内容来自dedecms

我省科技工作面临新要求。目前,我省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六个基本特征”,经济增长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加速期、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发展动力转换到了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持续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既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又面临许多重大机遇,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dedecms.com

从推动产业升级的需求看,我省目前工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面临不升级则迅速萎缩的现实压力。要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条,逐步走向精细化、高端化,提升产业供给质量,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本文来自织梦

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需求看,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着力寻找未来发展新动能。要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依靠创新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集中精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大力培育创新产品,以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为重点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辟发展新空间,使经济增长新引擎进一步形成。

dedecms.com

从推动科技经济结合看,目前我省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大力提高,区域创新资源配置不平衡,军工科技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环境还须完善,创新人才动力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科技与经济结合仍不够紧密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四川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dedecms.com

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我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顺应国内外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势,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必须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开辟发展新空间,把创新驱动作为实现我省“两个跨越”的核心和关键,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新引擎进一步形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全省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织梦好,好织梦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指导思想。 织梦好,好织梦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指导方针,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着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copyright dedecms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应坚持和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系统完整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潜力与活力。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本文来自织梦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和优势产业集聚。健全政府科技创新治理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效率地配置创新资源。

内容来自dedecms

坚持开放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以更加积极的策略推动技术和标准输出,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自主创新。 内容来自dedecms

坚持人才为先。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把建立完善激励人才作用发挥的机制放在优先位置,强化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益对接,赋予创新人才更大的科研决策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发展目标。

dedecms.com

到2020年,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重要阶段成果,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全省总体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创新型四川。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进入全国领跑行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0.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 内容来自dedecms

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壮大。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达到32人年/万人,培养一批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打造一批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人才优势位居全国前列。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400亿元;公民科学素质大幅提升,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8%,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织梦好,好织梦

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规模超过2万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三)总体部署。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未来5年,我省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科技机制体制创新,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加强系统谋划和部署。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在高新技术、优势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科技服务业六大领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技术新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围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强创新资源整合,集中时效,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内容来自dedecms

围绕培育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强化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快以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创新能力,持续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头供给。 内容来自dedecms

围绕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科技经济结合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为重点的创新区域建设,布局建设一批高新区。开展贫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

copyright dedecms

围绕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支持,推进各类孵化载体建设,加强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公民科学素质,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围绕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大力推进科技开放合作,打造国际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性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推动跨区域和省院省校科技合作,促进创新资源跨境跨界流动。

copyright dedecms

三、重大任务

织梦好,好织梦

继续抓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①,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增强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方位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贫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 织梦好,好织梦

(一)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copyright dedecms

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分类推进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深化改革,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促进科技体制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依托成德绵开展先行先试,基本构建起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细化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部署的各项任务,组织实施全面①“四大工程”指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工程、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工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程。创新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年度计划。推进成德绵跨区域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院所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改革突破,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 本文来自织梦

2.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机制。主动适应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要求,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强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攻关。加快推进一批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发展军民融合科技型企业。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和转移转化,打通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形成产业链。推进军民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军民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军民两用重点技术领域,鼓励共建军民协同创新平台。支持省属国有企业牵头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投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

内容来自dedecms

专栏1军民科技融合发展

dedecms.com

军民共用技术项目。重点实施军民用飞机整机、军民用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高端无人机、信息安全、核电装备及核燃料、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应用、北斗导航系统、高分遥感应用等重大项目。

织梦好,好织梦

军民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面向行业的产学研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好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

织梦好,好织梦

军民融合核心载体。建设银河·596、核技术产业基地、航空整机产业基地、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二次雷达科研生产基地、激光产业园等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 dedecms.com

军民融合科技型企业。培育50户军民融合型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一批50亿元级、100亿元级大企业、大集团。 copyright dedecms

3.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程,探索以多种方式加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间的联合,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信息平台,支持引导企业牵头开展联合攻关,打破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界限,建立跨界创新联盟,促进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有机衔接。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建立合作共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探索产学研用合作的长效稳定机制。坚持市场导向,围绕我省重大产业创新需求,建立不同形态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打造一批行业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探索符合创新组织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促进企业、院所、高等院校等创新资源优势叠加。 内容来自dedecms

专栏2产学研用联盟

dedecms.com

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轨道交通、无人机、创新医疗器械等一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和新型研发组织,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到2020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超过160个,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达到80个左右。 dedecms.com

4.分类推进科研院所深化改革。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进行改革试点。推进公益类科研院所治理结构现代化,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强化财政资金扶持,提升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对于前沿和共性技术类科研院所,建立财政经费、技术收益、社会投入等多元投入发展模式。推动具备条件的应用研究类、工程开发类科研院所转企改制。推进转制类科研院所股份制改造,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中央在川科研院所参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就地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专栏3科研院所改革试点 dedecms.com

转化一批。选取与我省重点产业融合度高的大院大所开展试点,通过建立成果就地转化机制、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常态化对接机制和服务联系机制,推进中央在川院所科技成果全面转移转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深化一批。在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探索解决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担任领导职务科技人员激励等关键问题。

copyright dedecms

改制一批。推进转制院所逐步建立混合所有制,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copyright dedecms

新建一批。着力培育集产业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公共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科研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重点建立一批利益共享、产权明晰、风险共担的四川产业技术研究院。

本文来自织梦

5.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科技计划管理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转变,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科技计划布局,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计划体系。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和资金管理制度,制定和修订相关计划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改进和规范项目管理流程,探索建立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机制,形成职责规范、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组织管理机制。创新科研项目支持方式,建立竞争性与稳定性、有偿与无偿、事前支持和事后补助相结合的资助机制。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提高间接费用和人员费用比例。建立统一的科技计划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计划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绩效评估。完善科研信用管理制度,建立覆盖项目决策、管理、实施主体的逐级考核问责机制和责任倒查制度。积极对接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专家库和省级财政科研项目数据库。实施科技报告制度,加强科技计划协调衔接,推进科研成果共享。 copyright dedecms

(二)大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本文来自织梦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重大科学问题,围绕我省优势学科及特色产业创新,突出原创性、颠覆性、系统性技术需求,强化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骨干企业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日益重要的源头支撑作用,持续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知识积累和原始创新储备。 织梦好,好织梦

1.加强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局,聚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和重点任务,把握科学前沿,加强前瞻部署,强化条件支撑,夯实创新基础,催生源头创新,围绕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作用,持续加强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学研究方向,推动基础学科均衡发展和交叉融合。结合国家和我省对产业核心技术的迫切需求,聚焦重大主题,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系统开展一批能产生颠覆性技术的基础、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

织梦好,好织梦

专栏4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

copyright dedecms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重大前沿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开展功能基因组学、发育与生殖生物学、干细胞及转化、蛋白质调控、脑科学、信息安全、生物医学材料、纳米材料、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地质灾害防治等基础、前沿关键科学研究。

本文来自织梦

开展引领我省优势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开展农业、生命、能源、材料、交通、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省在转基因分子育种、人类重大疾病、页岩气、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等产业和领域的全国优势地位。

本文来自织梦

推动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交叉融合,支持医学、纳米、生物信息学等综合交叉学科的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全省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省创新资源,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搭建统一开放的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网络平台。支持我省地方种质资源库、实验材料和生物标本资源库等建设。加强公共检测技术平台建设,支持国家级和省级检测技术机构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专栏5科技创新平台

内容来自dedecms

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筹建和参与核技术应用、空天、网络空间安全、深地科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强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牵引动力、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长寿命高温材料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平台在基础性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围绕国家和我省优势、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民生重大需求和创新领域,争取新创建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规划新认定30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50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0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强烟气脱硫、空管系统、电磁辐射控制材料、职业危害防治、煤矿瓦斯防治技术、生物医用材料等国家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争取新建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划新建60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内容来自dedecms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搭建统一开放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建立专业化、网络化的科研设施与仪器服务机构群;加强计量测试与技术标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为相关产业提供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支撑;推进科技文献信息及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持续集聚与深度整合文献资源;支持植物、实验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推进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转化医学、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和大型低速风洞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dedecms.com

3.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 织梦好,好织梦

完善“企业需求+高校研究”的运行机制,发挥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原始创新、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选择30所在川部委属和省属高等院校开展创新改革试点。对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一流学科。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创新水平,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鼓励高校主动承接国家和我省重大科研任务,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copyright dedecms

加强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创新能力建设,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夯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稳定支持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支持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牵头或参与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科研创新团队。 本文来自织梦

(三)增强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 copyright dedecms

实施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工程,聚焦我省重点发展产业需求,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培育,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强化技术标准的研制和导向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省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本文来自织梦

1.加强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我省优势重点产业,研究制定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风险,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技术瓶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开展系统性顶层设计,构建结构合理、开放兼容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发展竞争制高点,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加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copyright dedecms

2.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加强重大关键技术、工艺和关键零部件的专利布局,在关键技术领域储备一批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组合,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推动专利运用与产业化。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加强知识产权刑事执法,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公开,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本文来自织梦

3.全面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对接国家标准实施战略,加强基础性、通用性、关键共性标准和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推动优势技术与标准成为国际或国家标准,加快国际先进标准的转化和再创新。健全科技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互动支撑机制,构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技术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在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强化强制性标准制定与实施,形成支撑产业升级的标准群。开展军民通用标准制定和整合,推动军民标准双向转化,促进军民标准体系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四川省技术标准研发基地、技术标准创制中心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4.加强创新产品培育。在我省具有基础、优势和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等领域,遴选确定一批创新产品,集成资源、分层培育、重点突破,带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解决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重点培育发展重点新产品600个,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引领和支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快速发展。加强政策性引导和扶持,落实鼓励自主创新、促进产品出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鼓励采用首购、订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健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市场应用机制,促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