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产业综合 > 我国农业“三品”认证制度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我国农业“三品”认证制度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7-03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纵横》2016年第3期 浏览:【字体:

摘要:由于存在质量控制和监管成本较大,以及终端产品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品投入情况等原因,导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来激励农户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量这项措施的效率较为低下。建议取消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单独大力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将原来以推广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来实现化学投入品减量使用的政策措施,用政府对农户使用绿色技术和手段的更大的直接补贴和支持来代替。 copyright dedecms

关键词: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监管成本;农业面源污染;激励相容 dedecms.com

农业部于2002年提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农业“三品”发展战略,并制定了短期内初级农产品质量全部达到无公害认证水平,而后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并努力使绿色认证食品成为我国食品产业的主导、有机认证食品作为补充的具体发展策略。但至今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三品”认证制度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并面临急需解决的发展困境:无公害农产品有管理、有认证,但无市场作用,无公害认证形同虚设;有机认证食品价格虚高,正规销售渠道不畅;绿色认证食品远未成为市场主导,消费者和生产商对绿色认证食品的消费和生产表现为双重冷漠;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可信度也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消费者的质疑。面对如此困境,已到重新思考我国农业“三品”认证制度发展的拐点时期。 内容来自dedecms

一、以绿色食品认证为主导的农业“三品”认证制度制定的初衷及成效不尽理想的原因 织梦好,好织梦

(一)从理论上讲绿色食品认证应为农业“三品”认证的主导 内容来自dedecms

农业“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类安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各不相同,因而在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也各不相同。三类安全农产品生产都要求产地环境无污染和生产过程达到无公害化。三类安全农产品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要求越严格,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符合基本质量安全,农药、生长激素等化学合成物残留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无公害农产品安全水平最低,是为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安全水平而制定的。绿色食品是我国的特有概念,对化学合成物的残留最低标准要求严于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介于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之间。[1]而有机食品是国际通用概念,其生产完全拒绝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合成物,且产品需要3年的转换期。

dedecms.com

通过三类安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可以看出,“三品”认证制度是为了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保证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二是激励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石化合成物,从而减少不断加剧的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三者的质量标准层次看,有机食品生产是同时达到上述两个目标的理想途径。但由于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生产过程需要的劳动量也较多,并且从石化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需要经历一段产量明显下降的阶段,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尤其是在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等经济条件约束下,导致有机食品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导。而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较低,只要不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和化肥即可,但也因此会导致生产过程产生大量污染,所以我国农业生产必须超越这一层次。

织梦好,好织梦

单从理论上讲,在三类安全农产品中,绿色食品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安全农产品的主导,其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较小,同时与目前大多数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匹配,换言之,绿色食品兼顾了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三个目标。相对应的,绿色食品认证制度在我国农业“三品”认证制度中也一直处于理论和实际推广上的主导,为此,我国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各省区也下设了不同行政级别的绿色食品管理中心。

织梦好,好织梦

(二)从实践上看绿色食品认证并未占据“主导”地位

织梦好,好织梦

以绿色食品认证为主导的农业“三品”认证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整体成效并不乐观,与要实现的目标差距很大,而且在促使农户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方面的表现尤为不佳。具体表现为: 本文来自织梦

一是绿色食品的绿色渗透力明显不足。在消费者的认知中,绿色食品并没有明显地与常规食品区分开来,绿色食品与常规食品之间仍具有较强的替代性,绝大多数消费者尽管了解绿色食品认证制度,但在购买食品时仍采取单一的质量信号即选择大型名牌企业产品,并不考虑产品是否具有绿色食品标识。小型不知名企业的产品即使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标识,也不会受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来自织梦

二是绿色食品认证缺乏严格性,[2]激励农户减少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物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一论点可从近些年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等现象得到证实。 dedecms.com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国,不到世界总量1/10的耕地,却使用了世界化肥总量的1/3。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投放量是美国的1.7倍。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每公顷225千克,而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平均施用量比安全上限高1.93倍。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60年间我国每公顷土地的化肥施用量从8斤多增长到868斤,增加近100倍。同时,我国已成为农药使用量第一大国,平均每亩土地要施加农药1.92斤。尽管近几年因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化肥使用量增长率出现下降,但增长幅度仍在1.5%。 织梦好,好织梦

不过这一事实——自从政府实施并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后,才降低了农户农业生产的化肥使用量——却间接说明,在激励农户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量方面,直接的支持和补贴政策远比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更有效。目前,我国的化肥综合利用率在3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化肥利用率却高达60%左右。在此背景下,2015年3月,我国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政府补贴与技术引导,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利用率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激励农户减少使用化学投入品的作用并不明显

内容来自dedecms

面对绿色食品认证制度的上述困惑,以往研究都会从如何进一步改善绿色食品认证制度的角度提出对策。单从逻辑上讲,这样的思路是合理的,即通过提高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准和对绿色食品认证的充分管理,严格控制种养殖农户化学投入品的使用种类和数量,绿色食品认证制度会起到保证食品安全优质和促使农户采取“亲环境”行为的双重作用。但这种“不推倒重来”的边际分析思路,并没有考虑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及其控制和检测特点所带来的监管所需的巨大成本,也没有考虑使用另一种策略的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优势。 本文来自织梦

1.通过比较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质量控制与检测过程,发现绿色食品认证的质量控制和监管成本较大。绿色食品标准是由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组成的严格的标准体系,并且绿色食品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因此,绿色食品认证模式采取“环境检测+生产过程检查+产品检测”的管理模式。[3]其中,生产绿色食品的原料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是最为关键和复杂的。

dedecms.com

由于是限量、限品种、限时间、限频率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和调节剂等化学投入品,所以对每一种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针对每类具体生产过程都有严格的上限标准和使用频率,而准确计量使用化学投入品对施用者和相应管理、监管者都非常困难。首先假定,生产绿色认证食品的加工企业与种养殖农户签订契约并进行订单生产,加工企业对农户如何施用每一种化学投入品都做了严格规定,但由于加工企业不可能对农户进行完全监督,为获得更高的产量及降低病虫害风险,农户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施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尤其是在特殊气候时期,如炎热天气使病虫害增多的情况下,农户为保住产量一般会多施用农药。农户这种道德风险行为在粮食订单生产中更为普遍,这是由于在一定限度内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成正比,在国家粮食保护价政策下,如果农户生产的粮食由于多施用化学投入品而被加工企业拒收,农户仍可把粮食卖给国家,这导致农户的化学投入品使用更加随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订单农业中农户过量使用化学投入品的道德风险行为都难以避免,更何况是非订单农业。而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现实是,即使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加工企业,绝大多数也没有实行要求农户控制化学投入品使用的订单农业,尤其是在粮食型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没有实行订单农业的更为普遍。而在非订单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为追求产量最大化,更多地使用化学投入品也是其理性选择。因此,设法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激励农户采取“亲环境”行为比较困难,除非付出巨大的管理和监督成本。 dedecms.com

2.农产品的成分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反应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投入品实际使用量。有一种观点是:可通过对最终产品各项绿色食品指标的充分检测,进而约束农户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和频率。暂且不考虑充分检测所需要的巨大成本及其所带来的可行性困难,更关键的是最终产品的成分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农户的实际生产行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如果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使用过量的化肥和农药,由于这些化学投入品大部分都没有被作物吸收,而是流失在土壤和水体中,就会出现最终产品指标合格但造成的面源污染并没有减少的情况。笔者对一些面粉加工企业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并没有对加工使用的原料的生产过程作特殊要求,并且农户在供给绿色认证加工企业原料的前后生产行为是一致的,即都沿用近些年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进行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尤其是普遍大量使用除草剂。 copyright dedecms

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面粉加工企业也都是从市场上随机收购小麦来加工面粉,加工企业并没有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并对农户的生产行为加以绿色行为控制和指导,这些企业或者收购中间商从农户那里收购的小麦,或者从国储粮库随机调购小麦。这说明获得绿色认证企业的面粉品质检测尽管合乎绿色认证标准要求,但原料小麦的生产过程并没有减量使用化学投入品尤其是化肥的使用量。在调查中还发现,越接近麦芯的地方化学投入品残留越少,因此,企业在加工绿色认证的面粉时会尽量使用接近麦芯的原料部分进行加工。这更加说明末端检测合格并不代表原料生产过程中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合格。

织梦好,好织梦

由于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这样订单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就不存在如何准确控制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数量和频率等复杂问题,但绿色食品的种养殖过程中需要农户准确计量化学投入品使用量,农户难以准确把握。同时,在管理、监督、检测方面,有机农业也相对简单。由于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投入品,有机农产品检测时面临的就是简单的是否会检出化学投入品问题,而不需要对相关成分的含量做具体测度,这样也就能直接倒推农户的生产行为是否符合有机生产标准。因为农户一旦使用了化学投入品,无论使用多少都是能被检出的。但绿色食品认证则不同,其终端产品的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反应农户的生产行为,从而导致要想真正实现对种养殖过程的绿色控制,需要巨大的质量控制和监管成本。这也最终使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来激励农户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陷入效率低下的困境中。为此,需要对农业“三品”认证制度的发展做出新的安排。

dedecms.com

二、建议取消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单独大力推广有机食品认证

copyright dedecms

鉴于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在监管成本及消费者对有机食品“零污染、零添加”的纯天然品质认知上的优势,建议取消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单独大力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将原来以推广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来实现化学投入品减量使用的政策措施,用政府对农户使用绿色技术和手段的更大的直接补贴和支持策略来代替,如加大对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种植技术和手段的支持和补贴。这样原来用于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认证的大量资源(包括认证费、标志使用费、检测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办公、薪酬等)可以转用到有机食品认证、绿色技术使用的直接支持及对初级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上。 copyright dedecms

(一)有机食品认证的优势 copyright dedecms

有机农业不仅在监督成本、生产操作成本、检测成本、消费者品质认知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更为重要的是,有机农业经过一定过渡期后,能实现产量最大化与生态友好完全相容的目标。国内外的农业种植实验都证实了这一点。生态生产的自然生产力先低后高,因为初期需要生态恢复,此时低于大规模生产方式,但之后会稳步提高。

内容来自dedecms

美国罗德研究所1981~2002年对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种植进行了连续22年的产量对比实验。他们将试验田分为三类,包括有机田两类(一类施用动物排泄物,一类种植豆类植物),第三类田施用化肥(常规农业)。有机田会经历一个生态转换阶段,1981~1985年每公顷玉米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222公斤、4743公斤,而常规田达5903公斤,有机田与常规田差别较大;1986~2001年三类试验田平均产量已差别不大,依次为6431公斤、6368公斤和6553公斤。[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内粮食生产的有机农业实验也有不少佐证。如,山东省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的一个实验农场,在完全杜绝农药、化肥、农膜、添加剂、除草剂的情况下,实现年亩产粮食过吨。又如,2013年河南省延津县2万亩有机小麦,亩产达400多公斤,与施用化肥、农药的小麦亩产量相差无几。[5]

内容来自dedecms

当然,由于有机农业有一个产量较低的转换期,加之我国紧张的人地关系,因而不可能即刻全面推进有机农业种植,只能循序渐进。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有机农业还有一个成本与价格较高的消费劣势。但在政府进一步严抓有机食品认证且有机认证的品质完全被消费者认可的条件下,随着消费量和供给量的逐步增加,有机农业的生产也将逐步获得规模效应,从而使其产品价格逐步降低。这样消费和生产就会出现互动的正反馈上升效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有机农业的比重将超过常规农业,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 织梦好,好织梦

(二)在政府的有效支持下,农户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量将会成为自觉行为

dedecms.com

由于政府对农户使用绿色技术和手段的补贴与支持政策是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化学投入品施用者,在政府的有效支持下,如果农户使用绿色技术和手段便能获得相对高的经济利益,那么农户减少使用化学投入品将成为自觉行为。而农户能否获得相对高的收益,又取决于相应的绿色技术带来的产量增量能否弥补绿色技术的使用成本。 本文来自织梦

事实上,农业部重点推广的10项可持续农业技术中,与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量相关的绿色技术都与农户追求产量的目标相一致,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农家肥施用技术、作物轮作技术、病害虫综合治理等几项主要绿色技术的实施,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产量,只是有的绿色技术如秸秆还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实施才会见效。从这些技术的实施成本看,有些技术还可减少成本和投入,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其他一些技术如秸秆还田、病害虫综合治理等只是最初的设备和系统建设的投入较大,但技术服务实施成本很小,而且设备购置和系统建设的成本问题可通过政府补贴或直接供给来解决。

本文来自织梦

由于这些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并且农户也知道这些技术对改善和保护耕地的土质、肥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技术已基本完善、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如病害虫综合治理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对相关技术需要的大型机械设备的购买给予足够补贴的条件下,通过政府给予农户一定的引导性补贴,使这些技术的使用变成农户的自觉行为并不困难。相对应的,应鼓励城镇工业为粮食种植绿色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提供服务,并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在当地城镇从事与粮食生产绿色技术服务相关的行业。同时,粮食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不能单从农户角度来思考和补贴,应从技术链角度,对最终技术产品的所有上游环节进行配套支持和补贴,才能使绿色技术实现持续供给。 织梦好,好织梦

三、结语

内容来自dedecms

减少农户使用化学投入品数量,不仅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品质,而且可减少农业生产对水体、空气、土壤造成的面源污染。因此,如何减少农业生产的化学投入品使用数量属于公共品供给问题,这也要求各级政府给予更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由于存在质量控制和监管成本较大,以及终端产品的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投入品行为等原因,导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来激励农户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量这项措施的效率较为低下。为此,建议取消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单独大力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将原来以推广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来实现化学投入品减量使用的政策措施,用政府对农户使用绿色技术和手段的更大的直接补贴和支持来代替。这样便可把包括以前用于绿色食品认证的政府相关资源,都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化学投入品施用者,以实现激励相容的最大化。 内容来自dedecms

参考文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靳明,赵昶.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5):44-55.

织梦好,好织梦

[2]胡光志,陈雪.以家庭农场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法律对策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5(2):13-21. 本文来自织梦

[3]张婷.绿色食品生产者质量控制行为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3.

copyright dedecms

[4]杜龙政,汪延明.基于生态生产方式的大食品安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36-46. 内容来自dedecms

[5]杨承训,杨承谕.高端生态化:农业产业革命主旋律[J].中国农村经济,2013(5):4-11+23.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