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8•第40周】9月外贸总额创新高 稳外贸促升级将推系列利好举措

【2018•第40周】9月外贸总额创新高 稳外贸促升级将推系列利好举措

发布时间:2018-10-19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三季度外贸加速

10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2.2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值逐季提升,分别为6.76万亿元、7.35万亿元和8.17万亿元,分别增长9.4%、6.4%和13.8%。9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2.85万亿元,继8月后,这一数据再次刷新了有记录以来单月贸易额的新高。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7%,进口同比增长17.4%。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三季度外贸保持强劲增长来自内外多项因素的共同驱动。从外部看,尽管国际市场不确定性较大,但这是在全球经济整体好转的背景下的不确定性,外部需求依旧较好。从内部看,中国将稳外贸列为“六稳”之一,7月开始大幅降低汽车及多项日用消费品关税,近日进一步下调部分商品的关税,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并在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到位,外贸保持着较好的增速。而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为外贸尤其是进口奠定了需求基础。白明认为,三季度外贸增长既有数量增长的影响,又有价格上升的影响:价格方面,近几月来原油等价格持续攀升,而随着中国外贸结构的转型升级,高定价的高端产品也在快速增长,对外出口的价格长期也呈上行趋势。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主要为数量拉动,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中国进口数量指数为109.5,数量增长对进口增长的贡献为68.7%,出口数量指数为104.6,数量增长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为71.7%。同期,进出口价格指数分别为104.2和101.8,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都在30%左右。交行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9月出口增速反弹好于市场预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9月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先降后升,整体运行平稳,原油运输指数持续上升,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延续上升趋势,表明国际航运市场活跃,有利于出口增长。 其次,存在应激式增长特征,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重的情况下,企业加紧外销库存,抓紧完成前期签订的出口订单。中美贸易摩擦有进一步升级的风险,企业加快对美出口进度,今年二季度之后对美应激式出口增长特征明显,对美顺差屡创新高。此外,人民币贬值也有助于出口的增长。4月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贬值了10.1%,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人民币贬值对美国加征关税起到明显的对冲作用,削弱了贸易战的影响。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进出口3.0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8%,美国仍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李魁文表示,总体看,中美双边贸易互补性比较强,市场选择已让两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美国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也有比较强的依赖性。白明表示,9月外贸数据有明显的“抢出口”因素的扰动。9月500亿美元关税措施已全部落地,这会对当月外贸数据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美国8月底就对华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举行了听证会,首批10%的关税在9月底实施,这刺激了一部分企业在此之前“抢出口”。今年以来,我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进口形势稳定向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累计进口10.4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幅比出口高出7.6个百分点。李魁文介绍,前三季度,我国进口主要呈现四大亮点。一是量增价升合力推动,进口增长态势良好稳固。二是进口降税、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政策极大激发企业活力。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口记录的企业数量为19.4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380家。三是进口商品种类更趋丰富。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3.26万亿元,增长了14.8%。同期,牛肉、化妆品、电动载人汽车等产品进口增长显著,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四是商品进口来源地更趋多元。前三季度,我国商品进口来源地分布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进口值在100亿元以上的有7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数据还显示,从2016年到今年三季度,我国进口增速已连续9个季度强于出口增速。平安证券研报认为,近两年,我国贸易结构出现了进口增长动能持续强于出口的历史性转折。有机构分析称,这背后的长期原因是我国外贸红利的消逝,例如国际环境恶化、我国企业比较优势下降、国内储蓄率趋势回落等。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周晋竹指出,当前的进口增速高于出口,是我国扩大进口政策取得的积极成效。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逝,目前我国外贸行业企业,国内工资水平进入了上升通道,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国内一些生产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转移到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事确实在发生,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的外贸优势尤其是出口优势丧失。展望四季度,中国外贸仍面临较大的压力。李魁文表示,近期,主要国际组织纷纷下调了全球增长预期,此外,去年四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相比三季度提升了5%,受基数抬高因素的影响,今年四季度外贸进出口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但总体看,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多元化和贸易便利化不断取得新进展,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将保持平稳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本文来自织梦

聚焦供给侧改革 促外贸长效机制可期

织梦好,好织梦

自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将“稳外贸”作为“六稳”之一以来,外贸领域利好政策加快出台落地。仅9月下旬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接连三次聚焦稳外贸,从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到提高出口退税率,推出一系列对外贸企业产生直接利好的措施,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各部委也在加快动作,多措并举,培育我国外贸新的竞争优势。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通知,明确提出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在稳外贸中的积极作用。商务部也表示,下一步将狠抓政策落实,着力为企业减负助力;从供给侧发力,积极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商务部还透露,正在研究制定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培育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地方上也在加快部署促外贸系列政策落地。近期,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北、黑龙江等近20个省市都出台了具体举措,根据自身情况发掘外贸潜力,政策涉及外贸新业态发展、培育外贸自主品牌、强化金融信贷扶持等方面。其中,上海发布了全国首份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培育服务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万喆表示,近期出台的政策不仅注意到了短期的外部压力,也关注到了我国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表示,当前稳外贸应有短期和长期策略之别。短期应继续通过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税负成本、改善营商环境、拓展新兴市场、改进外贸服务平台等措施,积极为外贸企业减负降费,开拓市场,增强其运营效率和市场规模效应;长远则是要扎实营造企业创新环境,提供政策保障和财政激励,强化金融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快进行产品和生产技术创新,切实构筑企业自生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对外竞争力。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指出,未来稳外贸,一方面要推动出口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对个别市场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要加快产品升级进程,实质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增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