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区域综合 > 城乡统筹,分类指导,制度创新,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分类指导,制度创新,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8-06-26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 浏览:【字体:

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520多万个自然村,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状况差别很大,改变农村面貌决不是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新农村的过程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需要经过几十年、有些地方甚至需要上百年的艰苦努力。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积极推动,又不能急于求成。要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千方百计调动全社会各级资源要素配置包括国家机关、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企业,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本着节约现代化成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对我国现实存在的三种类型的农村进行城乡统筹,科学界定其财权和事权,明确职能分工,形成发展合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对我国“三类村”内涵的界定 内容来自dedecms

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建设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村是主要指我国行政区划过程中已被列入城镇规划的、尚未完全融入城市的农村(本文对这类村界定为第一类农村)。主要包括:有一部分名义上融入城市的农村,仅仅被城镇名义列入规划的农村;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两部分将不是农村,而是城市,或者叫做将被消失在城镇的农村;二类村是主要指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将消失在城镇和农村的农村(农村和自然村,本文对这类村界定为第二类农村)。主要包括:一是过于零碎、细小、分散自然村;二是生态极其脆弱区、国家行蓄洪区、湿地保护区的农村;三是影响国家大型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农村等。三类村是指行政区划过程中未被城镇化规划的全部农村,其中包括:一是合并后新组建的农村,有的也叫中心村;二是未被合并的农村。这些农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保持现有农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保持农民双重经营的体制,这类农村将按照中央“20字方针”要长期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对这些农村界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dedecms.com

二、我国“三类村”的历史沿革

copyright dedecms

“三类村”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一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经济成分的日益多元化,计划时期形成的阻碍农村向城市转变以及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政策性壁垒逐步削弱。二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对土地和劳动力需求不断扩大;三是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也迫使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到城市谋求出路。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逐年增加。 本文来自织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乡镇减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1986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展了“撤并乡镇”工作,根据1996年全国农业普查的结果,乡镇数量为43 112个,比1986年减少了28 409个,行政村的数量也比10年前减少了近10万个。其中,全国乡的数量为26 986个,占62.5%,镇的数量为16 126个,占37.4%。总的看来,1986~1996年的10年间,全国乡的数量减少了2倍以上,建制镇的数量增加了近1倍。截至2004年,这一期间乡的数量平均每年减少5.29%,而镇的数量在2002年之前保持稳定增长,增长速度达到3.43%。2002年之后,乡数量减少的速度开始放慢,镇的数量由增长转为减少。2004年,乡的数量减少为36 952个,镇的数量比2003年减少417个,减少幅度为2.13%。

本文来自织梦

1978年以来,我国“三类村”的建设大体经历了三次热潮,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民收入的增加,全国都掀起了农民建房热潮,当时农房建设量每年保持在6亿平方米以上。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表现在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农民开展拆了旧房盖楼房,一些以集体经济为主的村庄,开始了村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村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第三次是近年来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收入的积累和农业收入的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开始大量自发建房,目前仍在持续。截至2004年底,全国有257万个自然村、63万多个行政村,居住着2.05亿户、7.95亿农民。在全国“拆并乡镇、精简机构”的进程中,发达地区城镇化的速度较快,像苏州这样的城市,基本上乡镇拆并了50%。其中消失掉的第一类村大约占30%,合并掉的第二类村大约占20%,还有50%保持原有建制。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居住环境、风俗习惯、收入水平、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功能等各方面条件都存在很大差异。在“三类村”演变过程中,必须针对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不同研究渐变规律,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发展条件不同,原有基础不同,途径和方法也应该区别对待,不能追求千篇一律,切忌出现忽视现有“三类村”的发展状况,进行“一刀切”、“大呼隆”的教条式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三、关于第一类农村 dedecms.com

一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伴随着这一进程,原来的农业用地和耕地成为城市用地,农村正在变成城市社区,农民还没有完全变成为市民。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这里的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问题最突出。原本普遍存在的“三农”问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又转变成新“四农”问题:(1)传统农业不复存在,非农产业发展问题;(2)农村变成了城市,原有的村庄整治管理问题;(3)完全失去了土地,农民的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4)农民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各种各样的“农民工”问题。二是这类农村是目前的城镇郊结合部。这类农村在城市化的规划范围内,但目前还没有进行城市化运作。通过地方区划调整、撤乡并镇等一系列手段,结合其他城镇化地区的已有经验,未雨绸缪,解决问题,缓和矛盾,为将来的城市化做好准备。这类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copyright dedecms

(一)外来农民工问题上,引发了新的“二元结构”现象。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一,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从全国范围看,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专门立法,对这一异常庞大的流动就业群体进行规范、指导。发达地区由于是外来农民工的集聚地,这一矛盾显得尤其尖锐,有些地方也比照城镇职工的某些社会保障政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除了上海、成都等少数地方出台过专门针对外来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地方性法规外,多数地方在这方面的立法建设尚属空白。这种情况极不利于外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使得许多地方对这一问题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进而弱化了用工单位的社保责任,造成对外来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侵害。 dedecms.com

第二,社会保障基金流转困难。社会保障基金不能跨区域流动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这一重大制度设计缺陷从根本上制约了外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由于社保基金不能在全国、甚至在一个省或市范围内流转,流动性很强的外来农民工难以得到参保带来的实质性收益,因此他们普遍参保意愿不强,参保率较低,而且“退保”现象严重。对企业而言,既然为外来农民工缴纳的社会保险他们不能带走,不缴或将这部分保险直接作为工资发放给外来农民工或许是最佳的选择,更有的企业同外来农民工集体签订“弃保协议”,这些做法固然严重损害了外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但社会保障兑现难不能不说是这些现象频繁发生的制度根源。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具有双重性。从“旁观者”的立场观察,苏州、无锡等地依靠其强大的地方财力,对当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做得有声有色,亮点不少,但对几乎同当地人口相当的外来农民工来说,其社会保障政策设计鲜有尽如人意之处,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和户籍歧视。对比来看,他们对当地农民和农民工采取的是“能保尽保”的全方位、广覆盖、可持续的保障原则,无论在家务农,还是进城务工,基本上都能被纳入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外来农民工则没有如此幸运,一方面缺乏专门的针对外来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设计、制度规定等,另一方面对大多数用工单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执法手段来强化对外来农民工社保基金的征缴。 dedecms.com

第四,社会保障责任分担不尽合理。外来农民工为当地小康社会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基金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农民工离开当地后,除了个人账户部分原则上可以带走外,社会统筹部分的基金就留在当地,而当地政府又不可能承担其社会养老等责任,实际上是“只保不养”。大量农民工返回原籍,户籍所在地政府又不得不承担其社会保险责任,这直接导致农民工流人地和流出地在社会保险责任分担上的区际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的不平等。调研中发现,许多在苏州、无锡打工多年的农民工,在将一代青春献给当地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老无所养”的尴尬境地。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五,社会保障知识普及不到位。尽管苏州、无锡等地在外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调研中我们还是发现,多数外来农民工的参保意识极其薄弱,参保率也相当低。这一方面表明农民工个人的受教育水平低,维权意识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地政府在社会保障知识的普及工作上做得还不够。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构筑社会安全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应是政府提供给公民的一项“公共物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体现了公民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实施“三化带三农”战略,减少农村,富裕农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所谓“三化”,是指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带三农”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基本要求。“三化”与“三农”存在着相互促进、互为依托的关系。加快“三化”进程必须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基础,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推进“三化”的客观要求;加强“三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化”的推进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化带三农”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对这类农村的发展政策趋向是,加快“三化”进程,要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的功能,将一大批农村转化为城市社区,以达到减少农村,富裕农民的目的。

dedecms.com

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各大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市、中心镇,要承担将一大批农村转化为城镇的社区,将一大批农民变为市民的任务。根据发达地区的经验,今后我国将有20%~30%的农村须由各类城镇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实行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村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从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吸纳大量的农民变为市民,而其潜力主要在于小城镇、县级城市和中心城市。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对临时进城务工人员,继续实行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的政策,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法定假日和安全保护等方面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要创造条件使之逐步转为城市居民,发达地区要降低外来农民工入户的标准。当务之急是将现行的以购房并取得一定面积的规定标准降低,用工单位属于长期使用青工的,能提供租房条件的可以准予集体落户。开放地市级统管户籍的权限,允许县和镇级政府办理外来农民工入户手续。

内容来自dedecms

农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全国的农村和农民工,在发展的初期,尤其是中西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可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在某些险种上取得突破,进而扩及其余。应采取“低标准,可流通、广覆盖”的原则,并随着经济发展实现“小步慢跑”,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以中部地区为标准,其差额部分,发达地区优先用预算外资金补助,贫困地区由公共财政补贴。

本文来自织梦

加快设计外来农民工社会保障基金流通粮票的制度安排。外来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逐步解决“在哪就业,在哪参保,在哪登记,终身享受”的福利保障待遇原则。建议选择一些保障险种,有条件的最好和城保并轨。有的一时达不到,如高危工种依法强制工伤保险,按照城保赔付标准;按照保险的“大数法则”,养老保险限期提高统筹流通范围,允许以省为单位设置最低的参保指导线,并在全省范围内的设计社保基金流通粮票的制度安排示范。取得一定经验后,有关部门对外来农民工可安排在全国社保基金流通粮票的制度设计。 织梦好,好织梦

四、关于第二类农村 本文来自织梦

主要指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被合并的农村。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联产承包制度允许农民以宅基地盖房后,从而形成的一批分散、零碎、弱小的自然村。其特点:一是纳入规划布局难。全国仅24.9%的村庄编制了规划,绝大多数村庄建设没有规划的引导和控制。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有新房,无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因配套成本高而难以配套,村庄面貌难以有效改善。宅基地面积大,一些农民建新屋不拆旧宅,形成“空心村”,占用土地过多。1993~2002年,人均建设用地从147.8平方米增加的167.7平方米,增幅达13.5%,村庄建设用地总量和人均用地水平并没有随着城镇化发展而降低。二是出行难。农民宅前屋后的巷道、村庄内部道路等基本是土路,普遍缺乏硬化,有的被堆积柴草占用,有的被随意开挖。绝大多数村庄道路没有路灯。三是抗灾难。每年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民房屋损坏都极为严重。四是饮水难。全国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过去农民可直接从河湖水塘取得饮用水,尽管不方便但还卫生安全。但随着农村低水平工业化造成的污染,以及水生态失衡,不少地方“有河皆枯、有水皆污”,不少河流“活水变死水”。大量农民生活用水是依靠备水井使用未处理的地下水,或者直接利用地表水,既不方便也不卫生。五是治理环境难。改善村庄污水、垃圾收集与处理设施基本没有,生活垃圾、粪便等都未经无害化处理,导致农民的居住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

织梦好,好织梦

对这类村,多年来,国家想整治而未有能力和机会,这次要抓住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要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合并到新农村中来。中西部农村居民点“空心村”多,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零散,经过村庄整理、治理可增加有效耕地,可大量节约现代化建设成本。对这类农村,要尊重农民意愿充分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使这批农村和农民撤的愉快、高兴,让他们安心在新农村中安居乐业。

本文来自织梦

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三类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城市化的部分农村。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外开放的提升,这部分农村面临着全新的形式,伴随着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 copyright dedecms

(一)关于现代农业的特征。 内容来自dedecms

从现代农业包含的内容或实现的途径看,其主要特征似有以下几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要素集约化。现代农业是在各种生产要素高度集约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新型产业。现代农业通过资本投入的增加、先进科技的应用、土地的适度集中和高效的组织管理,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益。生产要素的集约投入,改变了农业粗放经营状况,实现了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跨越。要素集约化有效地提高了资源产出率,不仅土地产出率高,水和其他资源产出率亦相当高。资金和技术的集约投入取代资源和劳动的粗放投入,使现代农业具有鲜明的可持续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取向市场化。现代农业以市场经济为发展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自食自用,而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市场机制催生并促进现代农业。因而现代农业需要具有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农产品和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这是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一个重要特征。世界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在90%以上,有的区域和领域几乎所有农产品全部用于出售,商品率接近100%。 本文来自织梦

3.手段科技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扩散过程,也是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现代农业在生产、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设备,不但普遍实现了机械化,而且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据对15个农业发达国家综合评估,由于科技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谷物25吨,生产肉类3吨~4吨。

copyright dedecms

4.城乡一体化。在国家扶持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各项政策驱动下,现代农业带来了高效益和高收入,有效地改变了农业和农民自身的弱势地位。城乡一体化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结果。农业现代化使农业与工业的利润率接近,农村与城市差别淡化,农民与市民的收入不相上下。近些年来,美国农场家庭收入为全国家庭平均收入的114%,日本兼业农民收入为城市居民的128%。这些国家城乡差别已不明显,农民居住和环境条件甚至优于城市居民。

织梦好,好织梦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和这些主要特征,显示出它比传统农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潮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更应顺应这个潮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在必行的选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势在必走的路子。

本文来自织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特点主要体现为“四个转变”:农业从单纯的传统农产品生产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从单一的乡镇集体经济向园区化、外向化、多元化经济转变;农村社会从城乡分割向城乡统筹的现代化新农村转变;农民从传统的小生产者向开放型、经营型、就业型劳动者转变。基于这些转变的必然性,为推进城乡融合、城乡平衡、城乡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织梦好,好织梦

(二)我国“三类村”建设的历史教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主要表现为:村庄建设布局混乱、公共设施匮乏、村容村貌落后等问题严重,主要是机制和体制乏力;公共设施服务不到位;建设无投入;法律法规不健全;村庄建设用地管理失控,无规划、无报建、无质监。

本文来自织梦

1.“三类村”建设成本极高。农民有钱以后首先是建房。随着收入增长,拆旧房盖新房的频率呈加快之势,一些发展快的地区农民自发建房已经历三四轮,有的达五轮。近年来农民拆旧房建新房,占年全部房屋竣工量的27%,仅拆旧房,农民每年损失的资产约350亿元。农民住房反复拆建,使大多农民的资金积累花在盖房上,既影响到对农业的投入,也影响到生活质量的提高,但中西部地区目前还在重复着这条老路。 dedecms.com

2.缺乏特色。传统风貌古村落和建筑大多分布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或因对其价值认识不足,或因维护资金不足,全国还有相当部分的古村落和建筑遭到损毁。目前,农村每年的建设量都很大,但建筑形式雷同,普遍缺乏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地方文化传统。有的地方盲目模仿城市建设,在村庄里也搞宽马路、大广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覆盖率低。村庄公共设施大都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一般不能由市场提供或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力量不足,社会资金不愿投入,政府引导与支持投入严重不足,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机制长期缺失,只能由农民和村集体自己负担。同时,由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长期被忽视,还造成对村庄公共设施建设责任主体的片面理解,认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纯粹是农民和村集体自己的事情,致使农村人居环境长期难以改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和公共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的缺失,是造成村庄建设布局混乱、公共设施短缺、农村人居环境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部分村庄人居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所在。

copyright dedecms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内容来自dedecms

总的判断是“三农”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 织梦好,好织梦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我国农业总体上仍然是靠天吃饭,手工劳动仍占不小比重。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稳定增产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还不高。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一年生产的粮食、肉类、水果等农产品的数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人均占有的粮食、肉类等主要农产品数量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巨大挑战。

copyright dedecms

二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民收入低、增长慢,农村消费不旺。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1:1,1994年扩大为2.86:1,2005年进一步扩大为3.22: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65.7%下降到2005年的32.9%。近两年,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并不稳固,农民增收的难度仍然很大。

织梦好,好织梦

三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乡面貌反差较大。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差距是目前我国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之一。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突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也相当突出。农村文化教育水平仍然较低,还有不少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9.2%,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5%。全国有30万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约4600万农民群众看不到电视。农村广大地区电视收看质量也有很大差距。 copyright dedecms

四是农村安定和谐面临许多压力,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加大,农民养老等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还不普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政权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乡村因征地、环境污染、干群关系等问题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相当突出。有的地区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不好,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盛行,邪教组织活动猖獗。有的地方宗族、宗派势力问题突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五是农村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的内在活力不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copyright dedecms

1.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一些影响新农村发展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难题。

dedecms.com

一是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体制保障。要做到这一点,以下几方面的改革相当重要: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乡镇机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要从实际出发,探索搞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推动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要以财政、金融、科技、社会保障为重点,建立为农民提供公平、优质、快捷和价格相对低廉的公共服务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二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使农民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享受平等的待遇,但是,这一改革至少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政府以财力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能力的制约和城市容纳能力的制约。即便是城市本身和城市群体的不断发展,也有一个承受能力问题。从体制建设的角度说,要坚持试点先行,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开。 本文来自织梦

三是产权多元化格局下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多向新农村配置发展集体合作经济要素。第一,完善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通过市场公平竞争灵活进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既不能给予优惠政策予以保护,也不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全部退出,其进退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第二,保持国有资本在涉及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企业中的控制地位,视情况实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或其他控制形式。第三,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的责任制度和约束机制。由于国有经济有进有退,使得节约的那部分资源得以向农村配置。

本文来自织梦

四是地区发展与全国农民融入的统一大市场构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是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这些年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效果并不显着。一些地区为求自身的发展,往往设置行政壁垒、实行行业垄断、实施地区封锁。其结果是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巨大、假冒伪劣盛行、市场分割加剧。要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处罚、法律惩治、行政干预都是必要的,但根本的是要理顺体制机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五是收入分配和在分配体制改革中效率和公平的协调要注重惠农。我们仍然要高度重视效率,但当前我们要把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copyright dedecms

六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下政府的有效管理和调控要有利于缩小城乡二元结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从直接的指令性管理和行政干预转向间接调控,从直接办企业转向通过市场引导企业。实现这个转变,并确保政府对能动性的微观基础实施有效管理和调节,必须推进这样一些改革:建立灵敏、协调的经济手段调节,建立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倾斜体系,配套运用税收、信贷、补贴、转移支付、价格、风险担保等杠杆,积极调节市场活动和规范企业行为,向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加力。 织梦好,好织梦

总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于体制建设本身来说,就是要攻克上面这些影响巨大,但处理起来又必须前后兼顾、左右平衡,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社会风险的体制问题。 本文来自织梦

2.建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体系。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阶段。建设新农村,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体系,实施公共要素支持新农村的国策,调整国家发展要素的存量结构,增量向新农村倾斜的服务机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因此,实现公共要素覆盖农村,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而且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家应逐步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农产品标准化服务体系;农村专业化合作服务体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食品安全服务体系;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体系;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劳动力流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法律援助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实行粮食超高产工程。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并发利用。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节约型农业。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4.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鼓励优势农产品出口,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增加非农产业收入,推动乡镇企业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引导乡镇企业向有条件的小城镇和县城集中。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促进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严格涉农收费管理,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 copyright dedecms

5.培育新型农民,强化新农村的主体地位。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单靠政府要素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激发广大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我国农民是有首创精神的,土地承包、乡镇企业、小城镇、农业产业化、村民自治等,这些重大改革都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须依靠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和重点扶持农机大户、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要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要组织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工投劳,项目决策要经农民民主讨论,实施过程和结果要接受农民监督。

内容来自dedecms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内容来自dedecms

国家逐步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有序推进(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城乡户籍改革);产业化服务的政策措施;粮食安全政策措施;林业生态建设政策措施;农村水利建设政策措施;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政策措施;农村职业化农民发育政策措施;农村土地政策措施;国家要素支持农村。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