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8•第10周】金融监管迎一行两会新格局 银保合弥补监管空白

【2018•第10周】金融监管迎一行两会新格局 银保合弥补监管空白

发布时间:2018-03-1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3月13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领域,将银监会、保监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这意味着,此前的“一行三会”变成“一行两会”。同时,方案还提出,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探路协同监管 银保合弥补监管空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务委员王勇介绍,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设立,是为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强化综合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更好统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逐步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中国金融业版图中,大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主要也集中于银行和保险领域。截至1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247.95万亿元。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银行保险监管资源整合有助于加强这两个领域的管理。未来在制定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控标准时,可以更好地协调统一,有助于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原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此次机构改革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同时剥离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审慎监管制度的拟定权到央行,意味着央行为核心的统筹监管再度迈出重要一步。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原来“三会”既负担监管职能,也有行业发展规划等其他方面功能,而这次改革更强调市场监管,把有关市场调控、发展规划方面的功能统一到央行,将宏观审慎管理、金融调控功能,和市场层面的监管功能,清晰区分开,是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大突破。评级机构穆迪认为,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合并将会实现统一监管,降低监管套利空间,尤其是在影子银行活动方面,有助于抑制涉及银行和保险业的通道业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意味着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将更可能超越本行业的部门利益,有助于明确银行、保险监管目标,即主要立足于风险监控与消费者保护,而不是行业发展,有助于解决此前存在的监管部门行业发展与风险控制、消费者保护之间的角色冲突,对打破之前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真空与监管套利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保险作为非银金融机构,与银行的差别显著。即便监管部门合并,在新的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内部仍有必要分部门监管,因此,在其内部如何设置银行、保险的具体监管部门及建立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非常重要。如何分、分到什么程度、如何整合共性的监管部门,提升监管效率,仍需进一步探索。新成立的机构与央行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也值得关注。朱俊生认为,根据什么标准,确定是银行业、保险业重要的法律法规,并交给央行,还需进一步明确。另外,保监会、银监会原有的哪些审慎监管基本制度将由央行拟订,也需进一步讨论。二者之间既不能出现监管空白,也不能出现重复监管,增加不同部门博弈的成本。因此,接下来的监管协调非常重要。朱俊生还指出,发达国家监管体制改革有很多动态演化的过程,但基本相同的金融领域改革的前提是有法治的制度基础,这在中国还很薄弱。因此,关注点从机构的分合与职能划分,有必要更多地转移到对权力的外部约束与制衡上来,金融监管的法治化是金融市场具有效率与活力的基础。本次银保合并或许还只是本轮体制改革的开始。连平认为,这是监管统一的第一步。按照当前部委的设置,市场猜测下一个被合并的将是证监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吕随启表示,之所以证监会此次并未被合并,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有关,与银监会、保监会主管的市场并不兼容,且证券市场以直接融资为主,后者则以间接融资为主;加上证券市场体量较大等因素,都决定了目前的监管格局。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委一行两会”监管模式正式形成 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本文来自织梦

从2015年初开始,“金融监管大一统”的呼声便日益高涨。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稳委,标志我国从分业监管回归混业监管。此次《方案》通过后,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将正式形成新的“一委一行两会”结构:金稳委、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在地方层面,各地金融办也正在加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牌子,将强化地方政府对属地金融风险的管理职责,与一行三局形成错位监管和补充。朱俊生表示,此次新的职能划分强化了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在理论上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与审慎监管之间的协调配合,赋予央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手段。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亦在3月13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此次机构改革,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央行落实“三个统筹”,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奠定重要基础。招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表示,本次金融监管改革因由是当前我国的“金融控股”、“混业经营”。在分业监管下,自2004年至2007年,银监会逐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银行业监管框架,初步建立以资本监管为基础的银行业审慎监管框架。随后,银监会对存贷款、银行理财、银行同业等一系列业务进行整顿。但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分业监管”面对的却是“混业经营”。近年来金融子行业之间的壁垒逐渐消融,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发展迅猛,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金融乱象和金融风险也由此滋长。参考国外经验,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摈弃了严格的分业管制体系。次贷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都对原有金融监管框架进行程度不一的修补和改革。其中主要强化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连接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之间的桥梁。丁安华认为,次贷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监管改革体现了“功能监管”的趋势。相对于基于分业经营的“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主要是适应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以求更好地解决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问题。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合并银监会与保监会就是为了适应功能监管的要求。一位研究中国监管体制多年的学者表示,此次改革加强了央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且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审慎和行为监管,且强调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这些调整都可看到“双峰”监管模式的逻辑。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指出,尽管央行在3月9日否认了短期内将实行“双峰”监管,但从此次改革方向看,仍然是“双峰”监管方向。英国现行的金融监管“双峰”模式被公认为改革较为彻底、最适应当前现实的金融监管模式。据恒大研究院团队总结,“双峰”改革方案下,作为英国央行的英格兰银行拥有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核心地位;而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共同构成“双峰”。由于央行既可通过宏观审慎管理来统筹“双峰”监管,又可实施微观审慎监管,权力集中度高,被视为“超级央行”。相比之下,在此次监管改革方案中,中国央行的“集权”程度离英国央行还有一定距离。黄志龙指出,根据双峰(宏观审慎和微观行为监管)监管的国际经验,未来宏观审慎指标的制定、监管指标的执行、法律法规制定,加上央行一贯的货币政策和宏观金融稳定的职责,将是央行的主要职责,而具体的监管过程将由银保会和证监会完成,另外两会的监管也将由当前的机构监管向行为和功能监管转变。但丁安华认为,对我国而言,现阶段的监管架构改革,相较于更为激进的方案(例如“双峰模式”分离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模式)更具可操作性。双峰模式需将原有监管框架彻底拆散、颠覆与重构,不论是对政府部门还是对市场机构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成本,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此次整合银监会和保监会的改革举措,完美体现了“渐进式”改革的真谛。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