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大事周报 > 【2018•第38周】预算绩效管理顶层文件出炉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2018•第38周】预算绩效管理顶层文件出炉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发布时间:2018-09-28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 浏览:【字体: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这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专家指出,此次《意见》作为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顶层设计,旨在破解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表示,绩效是政府预算的逻辑起点与终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绩效也是国家治理的一个手段。预算绩效管理要按照绩效理念引领,关键是预算评价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在实践中发展。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表示,《意见》出台,标志着历经十几年探索和推动,全面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正式确立。当前,中国一方面政府预算收支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国四本预算收入合计超29万亿,支出合计超31.5万亿;另一方面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呈放缓趋势,但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支出压力日益增大。 本文来自织梦

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维度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

内容来自dedecms

2016年以来,财政部建立健全重点绩效评价常态机制,每年选择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支出,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截至目前已对100多项政策和项目开展绩效评价,部分评价结果已应用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尽管近年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意识,尚未形成“讲绩效、重绩效、比绩效、用绩效”的社会氛围。此外,目前的预算绩效管理尚未实现全覆盖,如政府债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投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政府投融资活动以及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此次《意见》要求,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政府效能提升,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全方位”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形成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方位绩效管理格局。“全过程”是指,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环节,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对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事前绩效评估,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全覆盖”是指,将绩效管理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延伸至政府投融资活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意见》立足长远,站位高、举措实,在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着眼健全长效机制,力求从整体上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创新体现在几个方面:拓展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对象;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实施预算和绩效“双监控”;建立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指出,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维度推动绩效管理全面实施是《意见》的一大亮点。首先全方位的格局从各级政府的角度,包括其所属的工作部门和单位,再包括具体的政策和项目,构建出从政府到部门一直到政策和项目的全方位格局;第二个是全过程的链条,这个链条也符合现在绩效管理的基本规律,形成一个闭环;全覆盖体系的突出特点是覆盖了基本上所有的政府预算。王泽彩表示,《意见》要求强化事前绩效目标设置、事中绩效目标动态监控、事后开展绩效目标评价、评价结果公开和应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构建了一个“闭环性、穿透式”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意见》首次提出预算绩效管理要覆盖“四本预算”,较过去只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有重大突破,尤其是收入要重点关注收入结构、征收效率和优惠政策实施效果,支出重点关注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等相关规定,将促进区域财力协调配置和均衡发展,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曹堂哲称,《意见》首次明确要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必要时可组织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强化了预算管理的事前控制功能,推动绩效管理关口前移,为实现预算编制与政策的中长期协调奠定了基础。王泽彩表示,《意见》强调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重大政策、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和地方财政运行评价,将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copyright dedecms

制度体系、约束机制建设在路上

copyright dedecms

为保障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意见》明确将实施预算和绩效“双监控”,即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值得关注的是,有效发挥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作用是此次改革成功实施的关键。为使绩效真正有用和有约束力,《意见》明确提出硬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财政部要完善绩效管理的责任约束机制,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王泽彩认为,《意见》强调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将进一步“倒逼”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牢固树“绩效意识、责任意识”。硬化约束机制方面,《意见》在赋予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权的同时,强调压实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主体责任,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发挥审计机关职能作用,加强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促使资金使用单位从“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转变。必须指出,推动向各级人大、社会公众及时公开详尽、全面的预算绩效评价信息,有利于倒逼政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文,明确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要从此前的赤字规模和预算收支平衡状况,拓展到支出预算和政策审查监督。显然,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向各级人大的公开力度,是其中应有之义。目前,绩效信息向人大报告的机制初步建立。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