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坚持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为基础,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以加速发展现代服" />

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广东省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广东省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发布时间:2019-03-18 作者:派智库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人民政府网 浏览:【字体:

style="width:100%;font-family:drcnet,微软雅黑;">

第四章 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坚持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为基础,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以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生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抓手,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努力建设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一节 推动园区扩能增效

本文来自织梦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各区域产业园道路、电力、通信、供水、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加快推进市稀土高新材料产业园、市区水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开发研究中心、产品质量监测中心、信息中心、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强市、县两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园区服务层次。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健全适应园区发展需要、精干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系。积极拓宽园区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产业园区新开发面积要达到30平方公里,总开发规模达到100平方公里。

本文来自织梦

努力建设效益园区。加快深河产业城和各县区共建园区建设,完善合作共建机制和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效益和经济带动能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园区公共配套和产业配套建设,提升产城融合水平。积极培育园区主导产业,优化整合产业园区空间结构,加强园区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构建产业布局合理、错位发展、集约高效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以上。

本文来自织梦

表2:“十三五”时期各县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重点 内容来自dedecms

1.源城区:电子电器、电子元器件、电子装配产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东源县:硬质合金、医药健康、新电子、建材装饰新材料产业; 织梦好,好织梦

3.和平县:高档钟表、电子信息、新型建材、新医药、有机食品产业; 本文来自织梦

4.龙川县:空气能电器、电子电器、电子元器件产业;

本文来自织梦

5.紫金县:电子电器、电子元器件、电子装配产业;

织梦好,好织梦

6.连平县:精密机械、电子科技、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织梦好,好织梦

7.江东新区:电子信息与LED、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生命科技与生命健康产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8.市高新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稀土新材料、水产业。 本文来自织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与新型工业化、要素集约发展、产业层次提升与结构优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规范、有序、高效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抓实“四个一批”、“三个50”、“三个100”工程和“双百亿”工程,努力提高项目转化率,推动项目转化为生产力。以“承接产业转移”和“鼓励回乡创业”为招商突破口,加强产业链中高端节点项目招商,引进一批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占地少、税收高项目,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加大以中兴通讯等龙头企业为载体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园区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节 促进新兴产业集聚 内容来自dedecms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重点发展知识密度高、引领带动强、发展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以上。大力发展壮大以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四新”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现有龙头骨干企业、特色产业基地、重大投资项目效应,重点培育扶持新一代移动通讯终端设备、太阳能与光伏应用、钨矿精深加工、食品饮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电子电器、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到2020年,确保“四新”产业中20亿元产值的企业达10家以上、百亿元产值的企业2-3家,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750亿元。 织梦好,好织梦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坚持信息化带动,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附加值高的产业链环节延伸,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和规模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按照“保护性开采、增值性开发、高效性利用”原则,做大做优水、稀土、硅、瓷土等资源型传统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重要支撑。加快市区水产业园建设步伐,重点引进包装饮用水、果蔬汁饮料、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生产项目,全力打造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利用市稀土产业园发展平台,重点引进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生产企业,促进稀土资源的全产业链开发利用,推动稀土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打造国家稀土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和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把握太阳能光伏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依托现有汉能光伏、旗滨玻璃等龙头企业优势,推动生产端与应用端的无逢结合,继续做强做大“广东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促进铁矿石、瓷土、钨矿等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开展矿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壮大新型矿业经济,形成资源产业新优势。到2020年,全市形成若干个超百亿资源专业基地,资源产业年产值达500亿元以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促进重点企业集聚快速发展。结合电子信息、资源型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壮大领头企业,促进行业集聚抱团发展,建成若干个主导产业明确、配套产业集聚、资源设施共享、废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集聚区,形成不同梯度与层次、相互配套、关联互补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增资扩产、技改创新、上市发展,助推企业规模化发展,全力培植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亿元企业和骨干企业。到2020年,力争本地民营企业新增2家以上上市公司,西可通讯、汉能光伏、广东美晨、深能合电等企业年产值均超百亿元;市高新区培育10家、各县区产业园各培育10家以上总产值超2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增2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集群。支持有条件的本土企业向总部经济转型,向外拓展生产基地,抢占市场份额,力争到2020年总部企业或总部机构达到50家以上。 dedecms.com

谋划重大经济发展平台。充分把握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和广东自由贸易区成立的重大机遇,研究制定对接落实方案,提升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新地位,打造粤赣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落实东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强中下游相关地市的沟通协调,结合我市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力争“十三五”期间东江生态经济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推进赣深高铁经济带和高速公路经济带建设,加强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充分利用交通优势,统筹提出促进沿线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赣深高铁和高速公路经济带成为全市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三节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织梦好,好织梦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找准区域产业对接国家战略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有序推进智能制造试点,聚焦特色行业、重点企业、关键环节、特殊工位,优先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等行业实施一批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建成一批智能企业、智能车间和智能工段。促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引导本地企业依托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和营销模式,实施“企业上网”和“电商换市”工程,着力发展电子商务河源产业带,支持企业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拓展营销渠道,建成一批互联网示范企业和智能工厂。支持骨干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开展线下制造与线上商务相结合的O2O制造模式。推动融合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政务连农民、信息技术兴农业。加快发展邮政、快递服务,推进邮政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服务体系,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地理空间等技术,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建设支撑“三农”发展数据库。加快建设网上农资交易平台,发展农产品定制开发和直销运营新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模式,鼓励发展新型物流业态和服务模式。积极拓展公共服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 dedecms.com

培育壮大商贸物流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工商合一、商商合一等新兴物流业态。提升本土物流企业综合实力,引进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整合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物流基地,推动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着力构建“一核、七园、十中心”物流发展格局,立足粤北赣南物流中心定位,加快物流大通道河源节点建设,加强与珠三角、粤北赣南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功能对接,全面启动物流综合信息中心、高新区综合物流园区、龙川海铁联运综合物流园区、城东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规模齐全、能力充分的物流园区体系。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点推进龙川县“公、铁、水”联运现代产业物流园项目,打开“借陆出海”、“借水出洋”通道,建设全国低碳物流发展示范区和粤北赣南区域物流中心。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产业集聚区着力推动重要产品批发业创新发展,重点打造一批服务珠三角的特色农产品交易批发基地和宜“展”宜“贸”、既“专”又“特”的现代化特色农产品展贸批发群。创新零售业业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网上商城等零售业态,大力推动应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零售业,打造从中心城区到各乡镇的“扁平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本文来自织梦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培育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为主战场,重点建设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水晶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长源恐龙国际旅游度假区、康泉养生休闲度假区、佗城温泉国际度假区、御临门温泉度假区等项目。创新旅游市场营销与传播方式,深度挖掘“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五大品牌内涵,提升河源旅游品牌影响力。促进旅游业与科技、文化、农业、体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实现河源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结合深莞惠“3+2”经济圈、“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等,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和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整合优化精品旅游线路。“十三五”期间,确保全市旅游接待入市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初步建设成为知名的岭南健康体闲旅游名城。

织梦好,好织梦

稳步发展健康服务产业。依托生态环境优势,牢牢把握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银发经济”发展契机,着力培育以养老、养生和特色医疗服务为代表的健康服务产业。推动发展面向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业,积极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规划建设若干个集养生保健、娱乐学习、休养度假于一体的辐射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大型养生保健中心。努力构建特色医疗服务体系,打造集高端体检、高端设备治疗、健康咨询服务、营养保健指导、健身美容等为一体的医疗养生谷。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四节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本文来自织梦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基础,利用生态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逐步提高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的生产能力,稳步增加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全市粮食年产量不低于88万吨。扩大板栗、茶叶、荔枝、柠檬、蓝莓、猕猴桃、油茶、南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全国优质安全农产品核心产区。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65%。

内容来自dedecms

完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转化公共平台建设,强化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构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示范县。加快建立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推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和县级重点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培育形成优质粮油、特色园艺、生态畜牧、健康水产、休闲农业等“六大产业”,力争达到省定基本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本文来自织梦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关系,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到2020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500家以上。完善“公司+农户”传统农业合作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转让、作价入股、作价抵押的有效途径。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延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丰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盈利模式。“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6家。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五章 加快扩容提质,建设现代宜业宜居城市

dedecms.com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探索具有粤东西北地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节 强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dedecms.com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家和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协调发展和错位发展的良好机制。加快发展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源城区,稳步发展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平县、龙川县和连平县,有序发展省级生态发展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东源县和紫金县,严禁发展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构建协调和谐的一体化生态发展格局。全市域划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合理确定三类空间的适度规模和比例结构,通过三类空间的合理布局,形成统领全市发展全局的规划蓝图、布局总图。加强各类功能分区研究,明确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未来方向、开发和管制原则,完善现行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鼓励、限制和禁止类产业,全面对接国家和省有关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保等政策,建立主体功能区建设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

dedecms.com

表3:“十三五”时期各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

内容来自dedecms

1.源城区:环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宜居宜业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织梦好,好织梦

2.东源县:东江生态宜居名城、广东新兴产业(硅)集聚区、万绿客家休闲名城、粤北新兴工业重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和平县: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特色资源、新能源产业基地、粤东北新兴山水田园城市、粤赣省际区域合作创新区; copyright dedecms

4.龙川县:全国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县、全省空气能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古邑文化旅游集聚区、东江上游美丽山城;

dedecms.com

5.紫金县:江东新区产业发展区、山区生态发展示范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广东温泉生态旅游度假首选地;

dedecms.com

6.连平县:新兴产业集聚地、健康休闲养生福地、广东香格里拉建设示范区、粤赣边区门户城市;

内容来自dedecms

7.江东新区:全国生态文明发展先行区、广东绿色资源产业发展示范区、粤东北与赣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融合区、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河源产城融合发展新引擎;

copyright dedecms

8.市高新区: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生态科技新城、国家级高新区。

dedecms.com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全面落实《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源城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优质、高效转变。东源县、紫金县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要任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其他非农产业。和平县、龙川县和连平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适宜产业、生态经济。市区、县城及中心镇作为产城集约发展区,主要功能定位为城镇化发展和产业发展,实行集约开发、重点开发;基本农田集中区和林业发展区在内的生态控制开发区以基本农田保护和森林植被保护为主要功能,实行保护优先、控制开发;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以及水源保护地在内的生态核心保护区以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为主要功能,实行重点保护、禁止开发;除上述以外的地区即为生态功能拓展区,作为不同功能分区的过渡地带和功能转换地带,重点进行生态屏障建设和生态治理。加强产业布局的引导和约束,二、三产业按照集中集聚的原则,着眼于培育产业链、产业集群,集中布局在城镇空间,促进产城融合;第一产业,在农业空间着重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在重点城镇周边发展城郊农业、都市农业,在生态空间可适度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业。 dedecms.com

强化空间有序开发。按照科学规划、从严建设的原则,面向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工业开发、商务服务、物流仓储和公共服务等,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79平方公里以内,满足振兴跨越发展需求。遵循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均衡布局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和居住用地,适度增加绿地和广场用地、文化教育用地规模,提升河源绿色、低碳、文化的城市品质。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在保持城乡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等约束性指标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全市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市域开发建设有序进行。优先开发利用废弃地、空闲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开展“三旧”改造,盘活闲置地,提高开发增量,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在产业选择、基础设施规划、空间布局等方面,促进土地高效、合理、适度、均衡开发利用,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节 促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提升城区品位。加快推进城市主路网骨架建设,完成一批城市道路桥梁的建设和改造,贯通一批“断头路”,提升出行保障能力。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大力推进公园西商业中心、电子数码城、明源新天地等“三旧”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公园城市”、“万绿水城”和“两江四岸”建设,努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融历史人文、客家文化、休闲旅游、安居乐业为一体的文明舒适、整洁美观、功能完善、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生态名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中心城区“提质扩容”与“退二进三”协调发展,重点加快商住娱乐、电子商务、商贸会展、网络信息等都市型产业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拓宽城区空间。按照“东拓西优、南扩北连、中心提升”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产业发展布局,集中力量提高中心城区的集中度和首位度,增强辐射带动全市经济发展能力。“东拓”,即大力实施跨江发展战略,重点建设江东新区,打造跨越发展新平台。“西优”,即加强万绿湖周边地区生态保育,提高整体环境质量。依托万绿湖、桂山等优秀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生态旅游业,重点规划建设万绿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动河源建设成为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全力推进西优工程一期建设。“南扩”,即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市集中,实现产城融合”思路,重点推进深河产业城、中兴通讯等大项目建设,将中心城区南部打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加强市高新区一期、二期配套建设,提高生产性服务能力,实现产业兴城、产城融合。“北连”,即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东城中、西片区的开发建设,加快实现市区与东源县城同城化发展。“中心提升”,即实施环境提质、服务提质、内涵提质、产业提质四项工程,整合推进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创新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内容来自dedecms

发展江东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规划、从容建设,产城融合、产业兴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江东新区。到2017年,江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亿元,常住人口达15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2亿元,常住人口达18万,城镇化率超过70%,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达到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制定健全江东新区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土地、人才以及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坚持“产城互动”发展,加快起步区建设,适度发展资源型产业,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产业发展与宜居城市相得益彰的现代化新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江东新区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江东新区投资兴业。 dedecms.com

建设智慧城市。扎实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江东新区)建设,以点带面,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全方位建设智慧城市。加快信息化提速赶超,完善基础信息网络,建立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以建设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为基础,统筹推进城市运行管理和社会管理数字化,深化交通、市政、环境监管、应急保障、治安防控等领域信息化应用,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学产研用协作创新,推动河源职业教育产业园建成国内一流的智慧教育示范基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三节 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织梦好,好织梦

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等法定规划为主体,相关空间规划为补充,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规划体系。结合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原则,编制河源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实施意见。挖掘具有重要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的县城和重点镇,积极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加快完善远离经济中心且生态地位比较重要的乡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推动全市形成中心城区集聚发展与县城、中心镇组团式发展相协调的格局。积极扩大县城和中心镇规模,促进产业园区与城区的服务功能互动发展,实现产业旺城、以产带城、产城互动。实施宜居村镇“六个一工程”,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实现农业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80万以上。 织梦好,好织梦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农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心城市落户限制,坚持把市区和县城作为承接主体,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积极拓展居住证的社会应用功能。全力促进转移人口尽快融入城市,优先解决常住人口市民化问题。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城镇就业承载能力。强化住房和教育保障,以住房保障和优质教育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建立健全农业人口转移促进机制,增强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动力。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推动供给主体多元化。 dedecms.com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总抓手,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全面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治理空心村的要求,分类推进、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全面完成城中村、城市规划区内的城郊村和产业园区内村庄城市化改造,积极推进万绿湖库区村庄迁建工作,有序推进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村庄扶贫搬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交通、电力、广电、通信、互联网、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强化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织梦好,好织梦

第六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位发展优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按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统筹兼顾、适度超前”原则,科学谋划建设一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一节 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织梦好,好织梦

全面实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全力推进铁路网建设,“十三五”时期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力争广州至河源、龙川至龙岩、龙川至汕尾等铁路开工建设。努力推进“五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建设,重点加快汕昆、武深、河惠莞、河惠汕、连梅、东环等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里程470公里。进一步优化提升干线公路网络,重点推进新编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积极开展G205热水至埔前段改线(东移)、G205龙川县城改线(北移)、S242紫金县城段(南移)、S339和平县城过境段、S230胜利至蓝口乐村、S238线龙川小参至老隆、S512林寨至热水等路段,以及龙江大桥、阮啸仙纪念大桥、东水东江大桥等建设和改造,力争70%的国、省道通二级以上公路,实现县县通国道、镇镇有省道。继续完善内河港口和无水港功能布局,推进河源港务局件杂货码头项目建设以及东源县新港客货码头改造。努力提升东江航道河源至惠州段128公里航道等级至三级航道,通航能力提升到1000吨以上。推动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建设河源通用机场、水上机场等项目。围绕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建设目标,开展以高铁站为依托的城市中心综合客运枢纽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适应市区、县城和乡镇之间居民出行需求网络,实现城镇客运班线与城市公交、镇村公交的紧密对接,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坚持“公交优先”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增加公共交通投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十三五”期末全方位公交分担率达到25%,机动化方式公交分担率达到40%。继续实施新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开展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的安全隐患治理,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能力和服务水平。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节 强化水利水务基础保障

本文来自织梦

加强农村水利保障体系建设,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型灌区改造、东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扩容增效和农村机电排灌等工程建设。按照中心城区、县城及主要镇区为50年一遇、农村为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快东江及主要支流堤防工程和岸坡整治工程建设,重点加强防洪水库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江堤建设及除险加固,完善江河水库防洪体系,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全面完成基层防汛防风体系提升工程,健全基层防汛防风长效管理体系。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任务,提高小流域山洪灾害预防应对能力。加强城乡治涝工程建设,按照乡村1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径流量24小时(农田3天)排除、城区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径流量24小时排除的排涝标准,加快治涝步伐。加快水资源保障工程和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推进万绿湖直饮水工程和市区水源工程建设。加强乡村供水网络建设与升级改造力度,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十三五”时期,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45平方公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1203千米。 dedecms.com

第三节 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进一步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加快东源岑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河源电厂二期建成运营,新增110千伏变电站21座、线路117千米,35千伏变电站15座、线路177千米。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重点推进西三线市区接气工程、市区天然气管网工程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天然气高压管网建设,重点建成“一纵一横”2条主干线、道格拉斯和紫金县2条支干线、河源电厂支线,并铺设至全市五县二区县城或中心区,实现全市通达。加快建设光伏发电产业基地,积极推进中心城区与江东新区建筑、厂房等光伏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到2020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以上。大幅提升天然气工业消费量,实现重点工业园区基本气化。积极推广燃气汽车,完善加气站与充电桩等配套设施。鼓励天然气和电力的大用户与能源供应企业开展市场化交易,通过市场供需情况引导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内容来自dedecms

第四节 建设高效信息网络平台 内容来自dedecms

提升基础网络建设水平,加快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宽带提速普及。推广“三网融合”应用,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抓好4G网络、光纤到户和全市公共WiFi建设。建设综合服务、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覆盖全流程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成粤北地区物联网职业能力考试测评中心和实训基地,提高网络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实施“宽带河源”战略,大力发展宽带通信,逐步建成覆盖城乡、满足数据和多媒体通信需要的宽带接入网络,提供综合化、全方位的网络支撑服务。鼓励电信运营商部署无线网络接入点,在公共场所提供免费无线宽带基本接入服务,打造“无线城市”。基本完善4G技术在城市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物联网,在重点领域逐步推广应用传感网,推进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旅游信息、医疗卫生等信息体系,提高共享应用水平,打造“数字河源”。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面完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任务。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实施互联网下乡“村村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镇村电子政务、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作为交通、水利、市政等大型公共设施的重要配套,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40%以上,3G以上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80%,城镇公共区域实现WLAN全覆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