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阳市“十三五”科技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一)发展基础。 1.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全" />

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四川省德阳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上)

四川省德阳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上)

发布时间:2019-03-19 作者:派智库 来源: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网 浏览:【字体:

style="width:100%;font-family:drcnet,微软雅黑;">

一、德阳市“十三五”科技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发展基础。 本文来自织梦

1.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内容来自dedecms

“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全市R&D占GDP的比重达到2.5%。财政科技拨款持续快速增长,全市财政科技拨款由2010年的0.93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62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由0.42%提高到1.19%。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十二五”以来,268项自主创新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高水平研发机构3家;新增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2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4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0家。 本文来自织梦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上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2项,共争取项目补助资金2.01亿元。新上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44项,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33亿元。德阳市本级安排科技计划项目584项;安排项目补助资金7870万元;新增专利实施项目256项。“十二五”以来,全市技术交易额逐年增加,技术合同259项,合同总额19.5亿元。

本文来自织梦

2.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持续提升。

copyright dedecms

截止2015年底,德阳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9家,创新型企业26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97亿元,比2010年的581亿元,增长88.8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2%,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成长性高、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织梦好,好织梦

3.科技富民惠民成果显著。

织梦好,好织梦

“十二五”期间,全市引进、培育农畜新品种870余个,育成并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或认定的农作物新品种26个,创制应用于水稻、蔬菜、水果等育种的新材料320余份。以首席专家牵头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围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组建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团队25个,创办、领办和服务企业34家,创建经合组织50个,组建专业技术协会47个,建立了市、县、乡镇的三级科技服务直通体系,带动示范农户25万余户,辐射带动农民53万人,促进农民户均增收8255元。 织梦好,好织梦

生态环保科技发展良好,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以来,涉及医药卫生、环保、公共安全、节能减排等多个与民生息息相关领域,共实施了国、省、市级社会发展项目近50项。 织梦好,好织梦

4.产学研力度不断加大。 内容来自dedecms

德阳与18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署了院(校)市合作协议,包括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金属所、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大、西南交大等国内知名的高校院所。“十二五”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搭建政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以平台促合作,不断构建新型的“协同创新”机制,先后同四川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德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了“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承担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6项,争取项目经费5810万元。“十二五”期间,德阳市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安排市、县(市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99项,项目总投入18.49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850万元),项目新增产值48.67亿元,新增销售收入40.11亿元,新增利税8.92亿元,出口创汇2222万元,带动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108.6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6921个。

内容来自dedecms

5.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取得成效。

本文来自织梦

“十二五”以来,全市已建成7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成6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8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已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4名和国内外300余名高层次专家及其创新团队进站工作。全市科技人才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24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4人、后备人选56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61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4人。“十二五”以来,“双百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共引进人才18名、培育人才28名、柔性人才5名,9个创新(创业)团队包括核心成员46名。这批人才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名,省百人、千人计划专家8人,占12%;博士44人,硕士28人,硕士以上占73%;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34人,副高以上占68%。 织梦好,好织梦

6.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内容来自dedecms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德阳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德阳市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德阳市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专项改革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政策文件,基本构建起引导和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为创新发展增添新动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发展态势。 copyright dedecms

1.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充分体现。我市大型企业与部分中小企业有较强创新能力,一些企业用于科技研发的支出虽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还是以引进为主,自主研发较少,而由于自主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缺乏二次创新能力,高新技术远未形成有竞争力的生产力。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少、规模小,技术创新转化能力较弱,农业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成果少,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配套技术集成不够,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的比例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缺乏保护专利的良好措施。

本文来自织梦

2.创新治理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结构单一,多元化投入体系尚未建立;科技创新相关人员的劳动与其收入不匹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全市的扩权强县较多,科技资源比较分散,不能有效统筹;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良好的孵化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科技金融发展相对滞后。3.科技创新资源不足。与成都和绵阳相比,我市创新资源严重不足,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载体不足,缺乏众创空间一类的孵化器;新型研发组织发育迟缓,有限的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优势领域,新兴产业人才不足。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德阳市“十三五”科技发展总体思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指导思想。 copyright dedecms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要求,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面创新改革为统领,为奋力实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改革开放、新型城镇化、全面小康”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德阳市要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水平,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某些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双轮驱动”——资本+创新,坚持“五链统筹”——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以人才为支撑,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促进德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基本原则。 本文来自织梦

1.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原则。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着重抓好龙头骨干企业和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工作,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驱动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密切产学研之间的联系,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加大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整合力度,努力取得一批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copyright dedecms

2.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要素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提高创新要素的效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根据德阳自身的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需求,合理规划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本文来自织梦

3.坚持集约集群原则。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载体,重大项目为支撑,完善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推动德阳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4.坚持深化改革原则。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坚持“培育五新”

内容来自dedecms

——培育创新型产业、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园区、创新型研发中心、创新型科技服务平台,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5.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依靠协同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技创新。积极与周边地区协作,加强与省内外其他区域的互动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区域合作关系。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全面合作体系,打造多层次协同创新合作格局。 本文来自织梦

(三)发展目标。

本文来自织梦

1.总体目标。 dedecms.com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体系,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创新型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载体,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显著成绩,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成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科学技术综合实力进入西部地区先进行列,实现科技强市。

dedecms.com

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70%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2.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

内容来自dedecms

2.具体目标。

本文来自织梦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登记量达到80项。

织梦好,好织梦

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到2020年,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建设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区5个。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形成超100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5家以上,超10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10家以上,超5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

copyright dedecms

创新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到2020年,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德阳“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创建支撑产业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家,实现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有效战略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copyright dedecms

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达到1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8%。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到70人。

copyright dedecms

表1“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主要任务

织梦好,好织梦

(一)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dedecms.com

1.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落实国、省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有效利用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配套相应灵活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并完善创业辅导制度,大力推动以社会力量为主的众创空间建设,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本文来自织梦

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孵化器的服务能力,推动市场化运营。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苗圃等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重点推进德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大对孵化器的扶持和引导,实行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力争到2020年,全市孵化器数量达到15家以上。其中,建成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5家。全市孵化场地总面积达50万平米以上,累计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吸纳就业人数8000以上。

dedecms.com

2.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措施,落实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进一步明确职务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实行职务发明成果转化和股权分红激励,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给予支持,由成果完成人或团队自主实施转化转让的,转化转让收益的70%以上归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所有。鼓励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教授和科技人才来德阳领办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发、进行科技成果转让或在企业担任兼职技术顾问。3.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领军人才来德阳创新创业。完善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加快引进、培育和激励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紧缺实用人才、专家服务型人才,选聘科技专家特派员服务基层。鼓励支持中介机构、专业协会(学会)等各方力量参与引才。支持科技人员兼职取酬和离岗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完善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实施转化中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医疗保险、配偶就业、子女教育、住房等人才政策,为各类人才来德阳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4.探索建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机制。建立开放性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机制,促进军民信息对接共享,鼓励民口装备企业科技创新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围绕航空燃机研发,开展“军民融合”技术合作攻关试点;培育区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环境,在不断推进军转民项目不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技术、产品和资本的“民参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防装备的技术研发;推动军工和民企探索建立航空装备产业技术联盟;支持二重、明日宇航等具有军品制造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与军工企业组建产业和技术联盟,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实现优势互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dedecms.com

1.培育企业为创新主体。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研发机构和研发组织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组织实施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多种创新主体竞争发展,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全部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鼓励大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或吸纳科技创新成果入股,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孵化器等研发平台,建设信息服务、检验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经开区、高新区等各类园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高起点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使之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招才引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窗口。 织梦好,好织梦

推动试点企业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研发机构,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文化,实施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重点扶持20家左右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骨干企业带动,形成若干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单项产品规模和效益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dedecms.com

2.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围绕我市重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院所高校组建燃汽轮机、油气钻采装备、石墨烯、通用航空、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重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及农、林、畜业高新技术集成。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项目,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重点围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5+2”工程,加快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在重点优势领域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研发机构,开展产业技术预见、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等,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学习借鉴“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支持创新创业不同类型的科技产业基金,完善覆盖科技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3.构建公共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按照聚集创新要素、交易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产业的主体功能,立足现有基础,突出产业需求,加强资源整合,加快建设科技成果研发、交易、转化服务平台。推进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几何量计量检定站等现有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的功能完善、对外开放,成为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咨询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咨询、技术经纪、技术转移、技术评估、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机构。加快知识服务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科技服务。以市内现有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整合市内各类研究实验资源,营造开放的、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建设省级及以上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培育新的创新能力。

dedecms.com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本文来自织梦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联合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建立一批产业基地,形成一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力量。

本文来自织梦

1.新能源产业。 织梦好,好织梦

(1)核能发电装备。进一步加大三代核电自主化程度和装备国产化率,研究开发四代核电装备制造技术,开发核岛、常规岛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新型核电汽轮机、发电机;发展适应最新核能发电技术的核电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等核岛关键设备。发展核电半速转子、焊接转子、主管道等大型铸锻件,制造堆内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等核岛主设备和汽轮机、冷凝器、低压回热器等常规岛设备、设计并制造核电发电机及各类压力容器、加热器、承压设备以及外壳部件、反应堆冷却剂主泵、高压快关阀门及核岛内部管材等。 copyright dedecms

(2)风力发电设备。增强风力发电核心设备制造能力,提升设备研发及国产化水平,构筑陆地及海上风电系列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形成风电设备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和规模制造能力,强化成套风电装备生产能力。实现风机整机研制、大型陆上、海上直驱风力发电系列产品的规模化和系列化,培育风电产品从生产、包装、运输到服务的产业链。提高大功率风机的国产化率,大力发展海上大功率风机及风机主轴、大功率风机增速机等关键零部件,研制高空风力发电机组。 copyright dedecms

(3)太阳能发电设备。积极开展光伏电池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研制,提高产品品质和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能耗,引进吸收再创新光热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制太阳能热发电成套装备。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成套设备,开发更高效率的光伏电池,重点发展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和关键部件。 织梦好,好织梦

(4)大型清洁高效火电发电设备。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大力发展大容量、高参数、高效低耗、低污染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火力发电机组,开发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重点发展超大功率、高效率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加快推进700℃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设备中大型护环锻件、汽轮机油蜗轮、阀芯零件、缸箱零件、轴承瓦块锻件、低压缸、轴承箱等配套设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水力发电设备。聚焦战略性前沿技术,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强革命性技术研究,占领水电前瞻性制高点,打造技术差异化竞争优势,做好重大产品研制,完成巨型水电机组,超高水头抽蓄机组研制工作;重点攻克大容量高水头抽蓄、大型轴流机组、大型冲击式机组以及大型贯流机组一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引领市场。

织梦好,好织梦

(6)新能源其他领域。重点发展潮汐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攻克防海水腐蚀技术、防海水生物附着技术等;加快发展以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的发电技术,制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重点发展千吨锻焊结构特大型加氢反应器,提高加氢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和整体组焊实力,扩大成套大型煤液化装备总装能力;发展铝空动力发电装备制造技术。

本文来自织梦

重点依托企业: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东方阿海珐核泵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德阳台海核能装备有限公司、德阳东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来自织梦

2.新材料产业。

copyright dedecms

(1)新型金属材料。充分利用我市企业在大型机械设备方面大量的原材料需求,大力发展大型铸锻件、航空模锻件、超超临界汽轮机用高中压转子材料、核电设备用金属材料、国防军工用金属材料、锌合金材料、石油化工用不锈钢复合材料、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等产品。发展核电铸锻件材料、超超临界火电铸锻件材料。大力发展镀镍基纳米复合镀层材料、硬质合金密封环、轴套产品。 copyright dedecms

(2)高分子复合材料。充分利用我市已有高分子材料行业龙头企业规模大、科技基础好的特点,重点发展聚苯硫醚树脂、聚苯硫醚纤维、PVC树脂、苯并恶嗪树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环保型脲醛树脂、电子级标布、电子级纺布、聚苯硫醚短纤维、芳纶增强材料、内墙保温装饰材料、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TPV)、防爆阻燃耐高温电缆料、苯并噁嗪树脂复合材料。 内容来自dedecms

(3)新型功能材料。大力培育和扶持石墨烯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稀土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深入发展石墨烯复合高半导电屏蔽材料制备技术。推广石墨烯制备技术、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技术。发展稀土高性能光学玻璃、锰锌(MnZn)、镍锌(NiZn)软磁铁氧体材料。发展纳米生物医用材料α-磷酸三钙、β-磷酸三钙。

本文来自织梦

(4)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充分发挥我市在新能源汽车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和锂矿资源优势,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大力发展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高端电池材料,重点支持磷酸铁锂和磷酸铁锂前驱体的产业化,德阳烯碳科技的石墨烯材料项目。围绕动力电池材料重点引入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锰酸锂、电解液核心电解质六氟磷酸锂、隔膜等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企业,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重点依托企业:四川龙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金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森普管材股份有限公司、德阳中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广汉三星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四川广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德阳东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德阳威旭锂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上之登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德阳博益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德源电气有限公司、四川玻纤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迪弗电工科技有限公司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我市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基础,重点发展共性基础配套设备、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专用机械装备、高端装备制造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加快研制高铁轴承、新型刹车系统、传动轴等机车配套产品。发展高速、重载铁路合金钢道岔辙叉、CJYT4A轨道检测设备和cph—1型电液道岔铺换机。发展高铁轨道检测设备和关键零配件。发展隧道掘进机、钻注一体化设备、多功能标准化台架等轨道线路施工设备。

织梦好,好织梦

(2)海洋工程装备。四川宏华开展海洋平台、海洋钻机研发,发展海洋油气钻井关键装备。重点发展海洋工程用特种电缆、海洋钻机平台顶驱电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航空航天装备。以二重8万吨模锻压机为依托,积极发展大飞机、支线飞机、军机用钛合金、高温合金、铝镁合金模锻件制造工艺技术;发展中小飞机起落架及其它机载液压配套产品;发展飞机吊舱、飞机结构件、薄壁复杂钛合金钣金零件;发展飞机仪表、传感器及油路检测设备;发展大飞机专用试验设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智能制造装备。以迪泰机械、澳德机械等为依托,充分发挥德阳研发和制造能力,结合中小装备企业设备升级需求,大力发展各种高档数控机床设计开发与制造,大力发展数控龙门铣、数控镗床等各种大型高档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设计开发与制造,逐步实现国产化。开展喷漆机器人和装配机器人技术的开发引进。建立西门子德阳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织梦好,好织梦

(5)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支持四川怡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研究开发大型金属零部件3D智能修复机器人和陶瓷类可塑性3D打印机,四川点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生物材料打印机、生物陶瓷打印机、生物陶瓷墨水和氧化锆全瓷牙冠,四川荷斐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3D打印装备的研究开发。加强与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国家增材制造研究院以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组建3D打印公司。进一步研究打印速度更快、质量更高的3D打印设备和价格更加低廉可靠的3D打印材料,努力将3D打印技术向传统产业推广。力争将我市率先打造成为西南地区3D打印技术设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

copyright dedecms

重点依托企业: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四川明日宇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德阳思远重工有限公司、德阳钰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广汉金达隧道机械有限公司、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四川豪特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有色金源粉冶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四川新川航空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织梦好,好织梦

4.环保产业。为引导与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推广,为生态市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大力开展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重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环保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积极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围绕制约城市容貌、乡镇整洁、村庄清洁的水污染、面源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新兴集镇区和开发区环境污染问题,加快生态环境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绿色认证等环保科技服务。开展大气/水环境/土壤污染监测及防控成套装备、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成套装备、各类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收运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装备等技术攻关,开展噪声、电磁、核辐射污染监测及防治等技术装备研究开发,开展报废汽车拆解及再制造、机械零部件再制造及材料回收、特色矿产资源及低品位矿产开采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在线监测分析等技术攻关。以同佳机械公司、东方水利、明诚电站为依托,重点发展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中水回用设备、中小城镇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河道疏通设备以及余压、余热、余气、余油等能量回收利用成套设备,油气回收成套设备等环保装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重点依托企业:德阳劲达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什邡同佳机械有限公司、四川东方水利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德阳明诚电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本文来自织梦

5.生物医药产业。鼓励新药研发和自主创新,加强“产学研”联合,支持企业与医药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发展一批产品优势突出的医药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形成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医药经济。现代中药方面。充分利用我市中药材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饮片生产技术、提取分离与制剂技术、中药标准化、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及提升、经典名方挖掘、中药新药研发、临床循证等技术攻关,进一步开发传统中药材,培育在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方向有确切疗效的现代创新中药。生物医药方面。建立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发展生物医药所需研发外包、检验检测、中试孵化、临床试验等公共技术服务,打造生物医药孵化器和加速器,缩短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等产品。延伸医药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开发环保便捷的药用包装材料和能够改善药品性能的新型药用辅料,研究开发健康检测、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的穿戴设备、移动医疗设备、家庭健康产品等智慧医疗产品,开发具有防老抗衰、美白防晒等功效的天然功能性化妆品。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