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全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是全" />

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陕西省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

陕西省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

发布时间:2018-11-19 作者:派智库 来源:陕西省陇南市人民政府网 浏览:【字体:

style="width:100%">

    序言

dedecms.com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全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是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全市跟上时代步伐、提升综合实力、缩小发展差距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明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于落实好“433”发展战略,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copyright dedecms

  《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陇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行动的纲领性文件。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章发展基础 dedecms.com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深刻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总结我市“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成绩和经验,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抢抓发展机遇、发挥好后发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和缩小发展差距。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一节发展成就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十二五”时期,是全市创新思路、扬长避短、攻坚克难、后发赶超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总体布局,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围绕“把陇南市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增长极,连通成渝、关中经济区的战略通道和桥头堡,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要的中药材基地、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和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的奋斗目标,抢抓发展机遇,深化市情认识,凝聚发展共识,集聚发展合力,在扶贫开发、生态文明、产业培育、城乡一体等方面快速推进,在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着力夯实,在电子商务、金融支撑、非公经济等方面集中突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谱写了陇南发展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陇南大地上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dedecms.com

  专栏1:“十二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copyright dedecms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抓住和用好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一系列难得的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了经济总量、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到“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5.1亿元,年均增长11.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关口。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51.5亿元和25.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1%和22.2%,财政收支实现双翻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23.0亿元和478.7亿元,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90.6亿元,年均增长26.9%,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197.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8亿元,年均增长14.4%。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405元和18915元,年均分别增长14.6%和11.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扶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新农村建设等有机融合,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不断创新精准扶贫,制定出台了深入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把全市25个特困片区、80个特困乡镇、822个特困村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精准实施特困片区连片开发、整村整流域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扶智扶志等扶贫措施,累计解决101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94%;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9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万多户5万多人,彻底改善贫困片区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劳务输转力度,扩大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发放力度,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实现了与扶贫开发的深度融合,闯出了一个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促进双联与扶贫深度融合,在1365个贫困村全部建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推动扶贫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130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50.37万人,年均减少约2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3%下降到20.4%,荣获“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走出了一条具有陇南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依托资源优势,推进资源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第三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十一五”末的26.3:28.6:45.1调整为22.3:23.2:54.5,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转型迈出坚实步伐。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089万亩,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从“十一五”末的44.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0.3亿元,年均增长6.3%。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十一五”末的25.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1.2亿元,年均增长15.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商贸流通日益活跃,金融蓬勃发展,探索形成“3+1”金融模式[],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着眼于打破交通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和补齐发展短板,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6873”交通突破行动[],武都至罐子沟、成县至武都、十堰至天水陇南段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实现了陇南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80公里,约占“十二五”时期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四分之一。渭源至武都、两当至徽县高速公路试验段建设进展顺利,武都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宕昌南河至迭部腊子口、武山洛门至礼县等省道改造顺利完成,普通国道二级公路改造顺利实施,市区长江大道东西延伸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自筹资金打通了武都五马至康县阳坝公路,县乡公路、断头路和建制村通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100%的乡镇和89%的建制村公路实现硬化。兰渝铁路、成州民用机场建设快速推进,天水至平凉铁路南延线和阳平关至武都至九寨沟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民生水利项目全面推进,启动实施“两江一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成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和陇南市大数据政务中心。电网改造项目全面实施,宽带普及和提速工程稳步实施,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9县(区)城区和195个乡镇4G网络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支撑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本文来自织梦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山水园林城市”目标,积极谋划和协调推进市区、县城、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四位一体”的城镇体系建设,市区、8县县城和建制镇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城乡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东江新区建设成效显著,市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各县县城旧城改造、路网建设、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重点市政项目进展良好,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小城镇建设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专业化、特色化小城镇格局初步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申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以城带乡效应逐步显现,城乡一体进程明显加快,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十一五”末的19.7%提高到2015年的28.16%。

内容来自dedecms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社会事业与民生建设步伐。就业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年以上。“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22.6%,比“十一五”末提高10.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升到82.4%,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良好,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得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不断推进。“五险合一”[]工作稳步推进,新农合制度深入实施,农民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5·12地震和8·12暴洪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7·22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责任和物价监管等民生实事全面落实。 织梦好,好织梦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围绕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目标,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四大生态工程,积极开展“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和“文明长廊绿色通道”建设,森林覆盖率从“十一五”末的39.8%提高到2015年的40.4%。深入实施水源地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梯田建设等工程,加大荒山、荒坡、弃耕地恢复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4万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38.58万亩,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植被恢复良好。环境综合治理稳步推进,主要河流、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能源资源的节约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处置能力有较大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本文来自织梦

  ——改革开放迈出实质步伐。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文化教育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展动力得到有效激发。抢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重大机遇,在加快全面开放的同时,重点实施向南开放战略,谋划建设兰成渝经济带陇南黄金段,积极探索与接壤区域开放开发、交流合作机制,分别与陕南、川北主要市州签订合作协议,在招商引资、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十二五”期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79个,签约资金1778.6亿元,到位资金1037.6亿元,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内容来自dedecms

  ——社会治理基础有效夯实。全面实施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体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社会大局保持持续稳定。有效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基本实现了乡村两级全覆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平安建设成效明显,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审计、档案、地方志、气象、“双拥”、人防、民兵预备役和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慈善、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尤为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总结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科学分析陇南发展的整体性特征和阶段性特点,立足陇南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的发展理念,适时提出了“433”发展战略,实现了从发展理念到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实践证明,“433”发展战略完全符合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完全契合陇南发展实际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意愿,有力促进了“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使陇南在转型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dedecms.com

  专栏2:“十二五”规划主要预期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dedecms.com

  第二节发展环境 dedecms.com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己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dedecms.com

  从总体趋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缓慢复苏,各国产业发展战略加快调整,全球能源格局出现重大变化,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兴起,各国区域间合作继续深化,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快速恢复。同时,全球经济仍存在脆弱性,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消除,区域性动荡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产业结构酝酿新形态,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成为发展重点;新一轮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和投资增长;创新驱动战略必将助推重大科技突破;资源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重点;区域合作力度加大,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改革红利逐步显现。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织梦好,好织梦

  从发展潜力看,我市矿产、水力、农特产品、旅游、文化、劳动力等资源较为富集,资源转化增值潜力大;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资源必将会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随着交通瓶颈的进一步打破,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必将成为对接成渝、衔接关中、连接兰白经济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为我市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加快经济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电子商务、农特产品加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必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的重大投资需求,必将为我市增添巨大发展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潜力大、发展空间广、发展动力足。

本文来自织梦

  从政策环境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时期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脱贫攻坚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我市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机遇,为我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省“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6873”交通突破行动,以及省政府支持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叠加效应正在逐步释放,必将为我市加快发展继续提供政策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释放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在不断成长壮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面临挑战看,由于受历史、自然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市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市情仍未根本改变,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小,农业所占比重过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弱小,对外开放程度低;交通、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能力弱,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大;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显紧迫;人才和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兴产业、稳增长、惠民生任务十分艰巨;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升等,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顺应经济发展大趋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抢占发展先机,发挥后发优势,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扩大发展成果,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二章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一节指导思想 内容来自dedecms

  基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和发展阶段的判断,“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市委三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牢牢扭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和“八个并重”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努力到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节基本原则

dedecms.com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织梦好,好织梦

  始终不渝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扣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copyright dedecms

  始终不渝坚持协调发展。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四化同步、两个文明并重,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始终不渝坚持绿色发展。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加快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copyright dedecms

  始终不渝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向南开放,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务实合作,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色产业协作提升、文化旅游链接融合、生态建设共同推进、商贸物流一体繁荣、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内容来自dedecms

  始终不渝坚持共享发展。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公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dedecms.com

  第三节发展目标

内容来自dedecms

  依据“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发展基础、主要任务和增长潜力,今后五年,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预期发展目标。 织梦好,好织梦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提高。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达到463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水平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长10%左右,投资方向、结构、效益得到优化和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合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29500元/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年均增长1.37个百分点;创新驱动取得成效,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27.6万。

织梦好,好织梦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年均增长12%,达到9525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年均增长8%,达到27792元以上。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乡间、区域间和不同阶层间收入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年以上,未来五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14万人以上。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 内容来自dedecms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兰渝铁路、成州民用机场以及渭源至武都、两当至徽县、武都至九寨沟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公路以及县际联网公路建设、客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建设同步推进。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和县际公路为主干道、以农村公路为脉络,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80%的乡镇通国省道、农村公路通畅的目标。以防汛、供水和灌溉为主的水利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城乡覆盖面大幅提高,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推动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织梦好,好织梦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安全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copyright dedecms

  ——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两江一水”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均控制在省上下达任务内;城乡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环保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稳步发展,绿色富市、绿色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和谐宜居,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取得成效,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copyright dedecms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行政、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体制机制创新迈出坚实步伐。与周边地区沟通衔接、协同协作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开放发展新的增长点基本形成,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内容来自dedecms

  ——制度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依法治市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民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校园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意识普遍强化,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有效落实。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平安陇南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内容来自dedecms

  专栏3:陇南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内容来自dedecms

  注:>为达到以上,[]内为五年累计数。

内容来自dedecms

  第四节重大支撑 本文来自织梦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对陇南的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市情的阶段性特征,立足发展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平台,多元产业协调发展平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平台,合作共赢开放发展平台,城乡一体共享发展平台,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着力打造“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引擎,构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平台。顺应发展新趋势,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加快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步伐,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旅游”等新兴业态,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增强“互联网+”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基本形成以“互联网+”为引擎和动力的经济发展新业态,积极培育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着力打造兰成渝经济带陇南黄金段,构建多元产业协调发展平台。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把陇南建设为兰成渝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西南地区向西开放的黄金走廊。围绕连接兰州、重庆和成都的骨干交通工程,形成“两带一轴”纵向横向齐头并进的产业布局。“两带”是以兰渝铁路、兰海高速为纽带,形成以武都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宕昌县、文县、康县协同发展的以生态旅游、商贸物流、农特产品生产加工、现代中药制药、水电能源等为主的商旅物流经济带;以十天高速为纽带,形成以徽成盆地为中心,辐射带动西和县、礼县、两当县以文化旅游、矿产开发、有色冶金、白酒酿造、建筑建材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带。“一轴”是以平绵高速公路为发展轴,在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同时助推“两带”互动,实现多元产业协调一体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平台。充分发挥生态和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将我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争取和落实生态补偿,着力构建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开发体系、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体系、节约高效的资源能源利用体系、安全可靠的生态环保体系、崇尚自然的生态文化体系,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相协调,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富市、绿色惠民。 dedecms.com

  着力打造甘肃向南开放桥头堡,构建合作共赢开放发展平台。充分发挥陇南作为甘肃“南大门”的区位优势和日益凸显的交通优势,深入实施“向南开放”战略,以路网互通为基础、经济合作为依托、产业开发为抓手、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与川渝、陕南地区政治、经济、生态、商贸、旅游、文化、信息等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发展,建好“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

内容来自dedecms

  着力打造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构建城乡一体共享发展平台。把扶贫开发作为“十三五”时期陇南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政治和民生工程,聚焦特困片区、紧盯特困人群,整合项目资金、放大投入效应,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扶贫途径,打好片区开发、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组合拳,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走出一条具有陇南特色的精准扶贫新路子,把陇南打造成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共享发展,努力实现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edecms.com

  第五节战略任务 dedecms.com

  落实“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必须以打造战略平台为抓手,以解决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快速推进脱贫攻坚,在共享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快速推进产业培育,在创新发展上彰显新优势;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在协调发展上构建新格局。着力夯实硬件基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着力夯实民生基础,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夯实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电子商务上集中突破,拓宽“互联网+”应用领域;在金融支撑上集中突破,提升经济发展保障能力;在旅游开发上集中突破,引领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专栏4:十大战略工程 dedecms.com

  1.脱贫攻坚。以全市25个特困片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以2014年建档立卡的1365个贫困村和64.37万贫困人口为主攻目标,实施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创建全国精准扶贫示范区。

本文来自织梦

  2.生态文明。以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为抓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5%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水域湿地覆盖率达到1.2%以上,生态综合治理率达到80%以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产业培育。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做大做强有色冶金、白酒酿造、建筑建材、水电能源、现代中药制药、特色农产品、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等“八大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陇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20年,全市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copyright dedecms

  4.城乡一体。按照规划设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就业一体化、综合管理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要求,着力提升中小城市建设水平,加快特色城镇建设步伐,构建以市区和各县县城为核心、重点小城镇和建制镇为骨架、村镇社区为脉络、交通信息为纽带、多元产业为支撑的城乡体系,实现市、县、乡、村互促共进、协调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硬件基础。加强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夯实基础、破解瓶颈,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着力构建内外畅通、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强化农田水利、人饮安全、防汛抗旱等水利基础设施,着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镇试点工作,加快“智慧陇南”建设,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6.民生基础。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dedecms.com

  7.执政基础。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平安陇南、法治陇南、和谐陇南一体建设,健全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强化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opyright dedecms

  8.电子商务。按照“1333”电商发展思路,通过推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把电子商务打造成推介宣传陇南的新平台、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渠道。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网店达到1.6万家,电子商务综合收入达到60亿元,努力把陇南打造成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区和区域性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织梦好,好织梦

  9.金融支撑。抢抓国家和省上金融政策开放机遇,理顺金融管理机制,整合地方金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综合实力,做强做优地方金融企业。到2020年,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700亿元,存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 本文来自织梦

  10.旅游开发。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旅游大景区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推动旅游开发与文化产业融合。以大景区建设为龙头,以精品特色景区建设为载体,以强化配套服务设施为基础,健全服务保障体系,积极融入大九寨旅游区,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0亿元,把陇南打造为甘陕川毗邻地区生态休闲度假和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目的地。

copyright dedecms

  第三章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copyright dedecms

  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十三五”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加快完善和实施“1+17”精准扶贫方案,推动脱贫攻坚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融合联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创建全国精准扶贫示范区,到2020年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一节提高扶贫精准度 本文来自织梦

  坚持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六个精准”工作导向,瞄准扶贫对象,找准贫困根源,精确制定脱贫措施,对症实施脱贫策略,定向突破瓶颈制约,聚力补齐发展“短板”,全面提高脱贫工作精准度。以全市25个特困片区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以2014年建档立卡的1365个贫困村和64.37万贫困人口为主攻目标,对贫困人口实行实名制和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并录入全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完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和“853”挂图作业[],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基础依据。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和扶贫力量整合,以项目整合资金,将领导力量和帮扶力量向特困片区倾斜,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工作,构建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格局。扎实开展整村整乡整片区推进,根据不同区域贫困原因、贫困特点、资源分布状况,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政策和有效措施,确保到“十三五”末,实现现行标准下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节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copyright dedecms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确瞄准、创新机制,市上协调、县(区)抓落实的基本原则,按照一年完成建设、两年实施搬迁、三年基本实现脱贫的工作要求,对居住在深山林缘、高寒阴湿、半山干旱及受地质灾害威胁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统筹安置区水土资源条件、城镇化进程及搬迁对象意愿,区分轻重缓急,明确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合理确定年度搬迁规模。全力支持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通过采取在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进城入镇货币化安置、投亲靠友插花安置以及依托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区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安置方式实施搬迁,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全面落实国省搬迁补助标准和财政、土地、信贷等各项易地搬迁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多渠道筹措搬迁资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相结合。到2020年,完成全市5.49万建档立卡群众和与其同步整村(社)搬迁的其他农户搬迁任务,力争完成1.97万户7.96万贫困群众的搬迁任务。 copyright dedecms

  第三节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织梦好,好织梦

  以补齐贫困乡村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大力实施贫困村路、水、电、房、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制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建制村道路畅通并与县乡道路联网目标,彻底改变贫困乡村出行难的问题。建立健全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保障乡村道路通行能力。有序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和常态化管理机制,力争2020年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到2016年底解决1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02个自然村)动力电问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等资金,加快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积极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加大对生态脆弱贫困村生态建设支持力度,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向25个特困片区倾斜安排,整流域、整片区推进,消除生态致贫,实现生态富民。加强贫困乡村农田水利、小流域和经济林、生态林、防护林综合整治,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加大贫困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力度,整治村容村貌,着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加快整村推进步伐,加强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效衔接,到2020年,实现整村推进贫困村全覆盖,全市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农村路网服务水平、安全水平、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贫困乡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贫困户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农村住房抗震减灾能力显著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四节大力发展富民多元产业

copyright dedecms

  积极推动贫困乡村产业发展,逐步增强贫困乡村“造血”能力,提高贫困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贫困乡村大力发展以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食用菌、茶叶、蚕桑等为主的种植业,以猪、牛、羊、鸡、鸭、兔、鱼、蜜蜂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加强劳务输转,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开发生产地方特色产品,带动和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推动贫困户产业增收。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向特困片区倾斜、向贫困村覆盖,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益。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试点,增加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贫困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发展。建立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引导和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和农业设施、机械等作价入股的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向合作社增资,推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组织化程度。坚持内引外连,培育发展一批精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电子商务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引导贫困群众利用电商扶贫“陇南模式”平台,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梦想。加强贫困乡村劳务输转,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积极推行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模式,不断提高劳务输转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贫困乡村自然、生态、民俗等资源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到2017年底农业特色产业覆盖建档立卡村比例达100%;到2020年底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农民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合作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 copyright dedecms

  第五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文来自织梦

  按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注重引导各类要素向贫困乡村倾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教育扶贫,全面改善贫困乡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改薄”任务。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实施医疗卫生扶贫,完善贫困乡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充实乡村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政策和机制,鼓励城镇医疗卫生工作者到贫困乡村工作,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加强贫困人口社会救助,促进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健全贫困乡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贫困乡村敬老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开展文化和科技扶贫,加大贫困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标准建设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贫困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加快贫困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有效配置文化娱乐设施和体育健身器材。加强贫困乡村信息建设和服务,逐步实现网络宽带全覆盖;不断提升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服务保障水平。整合市县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以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为贫困村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服务。加大新型农民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目标。 dedecms.com

  专栏5:扶贫开发五大工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技术培训工程。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两后生”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务品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示范培训,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形成覆盖贫困村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2.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到2020年,完成5.49万人建档立卡户易地搬迁任务,力争完成7.96万人易地搬迁任务,使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内容来自dedecms

  3.整村推进工程。整合资源,对25个片区未实施整村推进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和村道硬化工程,对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自然村实施村道硬化,确保片区所有贫困村通水泥(沥青)路,村组道路、村内巷道硬化率和通行能力进一步提高;整流域整片区实施安全饮水项目,解决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片区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实现片区群众居住无危房。 织梦好,好织梦

  4.农村动力电覆盖工程。继续实施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改造提升动力电已覆盖贫困村的供电能力,到2016年底解决1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02个自然村)的动力电问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富民多元产业工程。大力实施贫困村富民多元产业工程,到2017年底农业特色产业覆盖建档立卡村比例达100%;到2020年底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农民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合作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 copyright dedecms

  第六节着力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copyright dedecms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市级财政每年将财政收入增量的10%以上、县级财政每年将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列入扶贫攻坚专项预算,每年将90%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80%以上的涉农资金用于全市25个特困片区脱贫攻坚。强化金融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贫困乡镇、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作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加快发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贷款。加大扶贫互助资金建设力度,力争到2016年所有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全覆盖。融合双联行动,实施干部挂职(任职)锻炼,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帮扶工作计划,负责协调扶贫项目实施、监督扶贫资金使用、督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加强与已开展定点扶贫等扶贫帮扶单位的衔接汇报工作,争取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部委和省上扶贫帮扶力量,鼓励和调动市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按照《关于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的实施办法》、《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实施细则》要求,健全精准脱贫评估、正向激励和惩戒约束机制,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

织梦好,好织梦

  第四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发展保障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政策机遇,把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布局、统筹规划,着力构建内外畅通、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夯实基础、破解瓶颈,着力强化农田水利、人饮安全、防汛抗旱等水利基础设施;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着力推进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市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dedecms.com

  第一节着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围绕把陇南建成甘陕川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机遇新通道的目标,全力推进“6873”交通突破行动,进一步加快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运输枢纽和站场、内河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升运输保障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完善交通运输布局。围绕打造以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为主骨架,国省干线及县际公路为主干道,水运和管道运输为补充,乡村公路为脉络,运输站场为支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推进以主要县乡公路为主的农村公路网改造,加快省际、市(州)际、县(区)际国省干线联通路,县城、开发区(工业园区)、4A级及以上重点景区和中心乡镇互通路,建制村(千村美丽示范村社)通畅工程以及客运枢纽(汽车站)和物流园区(货运中心)项目建设。实现市通铁路和机场,县县通高速公路,乡镇通国省道,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邮政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班车,综合交通网对城镇全覆盖、城市公共交通全覆盖、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全覆盖,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车辆超限超载率持续下降,交通设施产品质量、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的“七通、三覆盖、两降、两提升”目标。到2020年,建成以成州民用机场为骨架,覆盖全市的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新增铁路通车里程4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普通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通车里程均超过1000公里。 内容来自dedecms

  补齐公路建设短板。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渭源至武都、两当至徽县、武都至九寨沟等高速公路;积极推进陕西凤县至甘南合作高速公路西和县长道至礼县分水岭段、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界牌山至礼县段、成县至康县至陕西宁强等3条省级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建成G567线礼县祁山至康县公路和G247线礼县至武都段,改造G316线城镇瓶颈路段,推进徽县至成县县际通道建设。加快普通省道建设,争取实施40条2587公里调整普通省道建设项目。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施50条4007公里新调整县道改造工程、352个建制村2782公里通畅工程和100个“千村美丽”示范村的村组道路硬化工程。加快旅游景区公路建设,建成十天高速至金徽酒业、康县至阳坝镇、阳坝镇至阳坝景区、西和至晚霞湖、汉王至万象洞、小川至西狭颂景区、宕昌至官鹅沟景区、两当至云屏三峡等8个4A级景区161公里旅游公路及景区内部道路建设。超前谋划,积极开展市区建设轨道交通和快速过境通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copyright dedecms

  加快铁路、航空设施建设。加快兰渝铁路建设进度,力争2016年底建成通车。切实加快天水至平凉铁路南延线前期工作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扎实推进阳平关至陇南至九寨沟铁路、成都至兰州铁路、合作至哈达铺至两当至风县铁路、兰州至天水至汉中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加快成州民用机场建设步伐,确保2017年建成通航,启动空港城和武都远程候机楼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与各类航空公司洽谈开设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航线。加快推进《甘肃省“十三五”通用航空发展规划》中涉及陇南市的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时期建成投运。

dedecms.com

  推进水运体系建设。以白龙江下游及库区航道开发为重点,建成文县碧口、苗家坝和麒麟寺、徽县嘉陵江、康县龙神沟、阳坝、两当西坡等8处240公里航道,初步构建区域水运网络。

本文来自织梦

  加快城乡公共交通建设。加快提升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推动城市公交,发展城际公交,提高城乡客运通达深度,积极推进公路运输站场建设,完善公路客运便民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客运班车发展,基本形成“城市公交化、城际快速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全覆盖”的公共客运服务体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专栏7: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1.普通铁路。建成兰渝铁路,积极推进省内规划的天水至平凉铁路南延线、阳平关至陇南至九寨沟铁路等普通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织梦好,好织梦

  2.民航机场。建成成州民用机场,同时启动建设文县、宕昌县、武都区、康县、礼县等一类或二类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为医疗救援、高速公路事故救援、城市消防、紧急事件处置、商业和个人使用等提供临时起降服务。 dedecms.com

  3.国家高速公路。建成兰海高速渭源至武都段、平绵高速武都至九寨沟段等国家高速公路。

织梦好,好织梦

  4.地方高速公路。建成两当县至徽县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成县至康县至陕西宁强高速公路、陕西凤县至甘南合作高速公路西和县长道至礼县分水岭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织梦好,好织梦

  5.普通国省道。加快重点国省道瓶颈路段和断头路建设,加快实施调整新增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推进通乡连镇普通省道建设,优先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干线公路网断头路、出口路、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和重点产业园区连接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6.农村公路。2016年全面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到2020年建成农村公路(易地搬迁、国有农林场、建制村公路)畅通工程2600公里,农村公路网改善工程2187公里,实现全市乡镇公路、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全面提升公路服务水平、提高公路安全通行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快工业集中区、资源开发区、农业特色产业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公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7.出口路和联网路建设。加大国省干线城镇(包括重点村庄)过境段建设,提高通行能力,增强安全保障。加强县乡联网工程建设,形成互通互联、安全便捷的公路网络。加强公路桥梁建设,切实解决群众过河难问题。

内容来自dedecms

  8.旅游公路等建设。加快景区道路改造升级,优先建设阳坝、官鹅沟、万象洞、西狭颂、云屏三峡、晚霞湖、金徽酒等4A级旅游景区旅游一级公路,积极推进其他3A级景区二、三级公路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9.便民桥工程。积极实施全市400座1.4万延米便民桥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二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开展甘肃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和水利精准扶贫行动,坚持发展兴水、科学用水、改革活水、依法管水理念,立足兴利与除害结合、防汛抗旱并举、开源节流齐抓、防灾减灾并重、建设管理同步、政府社会协调、夯实发展基础的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环节,狠抓重点流域治理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水利法治,推进水利改革,创新水利体制机制,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城乡水源工程建设,划定水源保护范围,设立警示牌、围栏,强化水质监测,推动水资源空间均衡和高效配置,论证实施市域内跨区域调水和水资源调蓄工程,保障重点城镇、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主要产业基地用水需求,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水利服务体系,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利支撑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dedecms.com

  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继续推进江河主要干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道治理项目和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加强抗旱防汛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水旱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初步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洪水管理制度,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水库数据化信息观测站点及处理平台,提高现有水库的蓄洪能力、供水能力和监测预警能力。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和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加强干旱高发区、产业集聚区、重要经济区旱情墒情监测系统建设,建立抗旱调度及应急管理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加大民生水利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城乡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延伸扩展供水管网覆盖区域,保障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用水需求,改善提高城乡居民饮用水条件,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水平,力争2020年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和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网络。积极争取启动新一轮灌区节水改造、高效节水、“五小水利”[]建设,加快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更新配套和维修改造,到2020年常规节水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设施农业节水灌溉保证率达到95%以上。 dedecms.com

  扶持库区移民发展和农村小水电建设。着力解决好全市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扶持移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促进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稳妥发展农村小水电,持续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建设,加大农村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本文来自织梦

  加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继续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梯田建设,大幅度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生态脆弱区土壤侵蚀强度,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30平方公里。建成全市水土流失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形成基于网络、面向社会的监测信息服务体系。推进规模化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建成甘肃南部规模化特色农业产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水资源承载能力。

本文来自织梦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和水资源管理责任及考核体系,依法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岸线补偿制度。健全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动态管理制度、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制度,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强化城乡水环境整治,加快重要河流治理和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维护水生态平衡。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步伐,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水利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推进水利改革与管理。加大水利改革力度,明晰水利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创新组织发动机制、资金投入机制、项目建设机制、运行管护机制,建立事权明晰、权责一致、规范高效、监管到位的水行政管理体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推行水利工程社会化和专业化管理,建立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督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机制。

dedecms.com

  专栏8:水利建设重点工程

织梦好,好织梦

  1.“两江一水”综合治理工程。继续推进以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特色农林产业发展、配套工程、农牧民培训六个方面为主要建设内容的两江一水综合治理工程,使我市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copyright dedecms

  2.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程。构建六大体系,建设10大示范项目,完成25项试点评价指标,全面完成陇南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任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城镇供水工程。加快推进云屏水库、永固峡水库、宋家湾水库和高峰水库供水工程,完善成县城区供水配套工程,争取实施武都区、西和县、康县、文县城区自流引水供水工程,提高城镇供水质量。编制9县(区)城区水源地保护规划,建立重点水源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农村供水工程。聚焦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延伸城镇和乡村供水管网,加大管网覆盖面积,提高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

织梦好,好织梦

  5.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好河谷川坝区灌溉工程建设、山丘区特色农业节水增效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和“五小水利”工程等向贫困村倾斜。支持油橄榄、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的灌溉工程建设,灌溉面积达到110万亩,全面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改革任务。 内容来自dedecms

  6.防洪减灾工程。实施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主要干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一批设防标准较高的堤防工程,着力消除城镇和村庄防汛安全隐患。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节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dedecms.com

  坚持开源、节流、减排并重,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资源深度开发和整合力度,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水平。科学有序开发水能资源,严格规范新建项目审批,加强对已批复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管理,力争早日建成投运。充分发挥我市水资源丰富和北煤南运的通道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热电一体项目。鼓励发展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逐步建立以电力、煤为主,天然气和其他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为补充,多能互补、协调发展的能源结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保障。按照适度超前、优化电网结构原则,加强电力外送通道和骨架电网建设,提升电网输送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将我市建成甘肃南部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充分利用中卫至贵阳天然气联络线陇南支线,加快建设通达各县(区)的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积极推进天然气户用工程,大幅提升天然气在城镇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例,稳步发展天然气交通运输系统。进一步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动力电覆盖范围,改善农村电网供电质量。积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合理利用农村水资源,加快实施分布式太阳能扶贫项目试点工程,满足农村居民供热、照明等生活用能需求。到2020年,全市原煤年生产能力达到90万吨以上;电力总装机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其中水电160万千瓦,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40万千瓦,年发电总量100亿千瓦时以上。

内容来自dedecms

  专栏9:能源建设重点任务 本文来自织梦

  1.电源建设。重点推进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嘉陵江流域段已批复水电项目,新增水电装机25万千瓦以上。适时论证启动火电和热电联产项目。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推进风光互补、水光互补等能源系统示范项目建设。在武都区千坝和马营乡、礼县上坪乡和固城乡、宕昌县贾河乡和八力乡等区域布点建设风力发电场项目,新增30万千瓦以上;积极推进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徽县、礼县等论证建设装机容量3万千瓦左右的生物质示范发电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电网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建成750kv天水变至西和晒金至武都330kvⅡ回输电线路、徽县330kv输变电工程,加强陇南电网与甘肃主网的联络,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加快建设一批110kv送变电工程、35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 本文来自织梦

  3.煤炭生产线建设。重点推进武都区龙沟煤矿15万吨生产线建设和两当县西坡、宏庆、广金煤矿矿井机械化改造项目,全市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90万吨以上。 本文来自织梦

  4.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全市天然气管网建设,建成通达全市各县(区)的天然气供气网络。规划建设一批CNG、LNG加气站,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例,满足地区用气需求。到2020年,实现全市7个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天然气管网全部建成,天然气管道通达部分重点城镇政府所在地。 copyright dedecms

  第四节加强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发展,积极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创业创新、益民服务、普惠金融、便捷交通、智慧环保等重点行动,落实网络提速降费计划,组织实施“宽带乡村”和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促进信息消费。积极推进4G网络建设,实现4G网络覆盖市县以上城市和大部分乡镇、高速公路等区域。鼓励在城区、景区、车站、广场和商业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提供免费WIFI服务。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进程,积极推进通讯网、互联网、电视网“三网”融合发展。不断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部门协同、服务规范的电子政务体系建设,信息惠民取得明显成效。稳步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等功能的智能化程度。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综合防范水平。加快智慧陇南建设步伐,建成陇南市应急指挥中心、云计算中心、公共基础数据库等建设项目,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dedecms.com

  第五章以创新推进产业培育,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把握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新态势,抓住结构调整窗口期,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按照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与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互动的方针,落实供给侧改革任务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形成“两带一轴”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陇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一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各级财政对创新支持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金融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用先进适用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和发展新兴产业。依靠科技进步、人力资源素质提高、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围绕优势资源和重点产业,鼓励大型企业集团、科研院所、高校及社会团体在陇南设立研发机构,吸引院士和专家到陇南建立工作站。努力在矿产开发、有色冶金、白酒酿造、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原始创新、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建油橄榄、花椒、茶叶等国家级或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特色优势产品研发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积极利用现代新技术。构建结构合理、先进适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端人才,建立“互联网+”产业园及孵化器,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基础。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发展以水能、风能、光能、生物质能为主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鼓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依靠创新汇聚优质生产要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发展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新产品、新产业和新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机制融合发展,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鼓励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引进和推广应用。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精准扶贫人才等,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工程创新实训基地,鼓励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服务“三农”。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全面落实科技创新的融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专利发明、技术革新、创建名牌和著名商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对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的侵权违法行为。

dedecms.com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建立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侧重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着力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