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力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一)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 1.蔬菜提质 在全市蔬菜耕地面积稳定在15333公顷,播种面积保持在22000公顷左右的基" />

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山西省太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中)

山西省太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中)

发布时间:2019-04-12 作者:派智库 来源:太原市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style="width:100%;font-family:drcnet,微软雅黑;">

五、大力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一)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 copyright dedecms

1.蔬菜提质

内容来自dedecms

在全市蔬菜耕地面积稳定在15333公顷,播种面积保持在22000公顷左右的基础上,一是围绕提质增效,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设施蔬菜适度规模发展和设施结构优化。以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小店区南部及晋源区南部为重点,建设太太路沿线设施蔬菜片区、清徐柳杜设施蔬菜片区、阳曲旱地蔬菜片区、娄烦南川河蔬菜片区等蔬菜生产基地,着力增加冬春淡季蔬菜供应。二是进一步完善“菜园子”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三是进一步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强化生产设施、技术模式和生产管理标准化,推广和普及蔬菜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病虫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新技术,逐步实现园区的提档升级。四是加强全市夏秋露地茄果类等优势蔬菜生产,推进蔬菜外销,增加菜农收入。

copyright dedecms

2.特色葡果挖潜

dedecms.com

不断强化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广集约化栽培,重点推广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绿色果品示范生产基地,有机果品试验示范生产基地的建设。共引进优良果树新品种30余个,每年建6个标准化特色葡果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产业化经营。到2020年,全市共建成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3333公顷,绿色果品生产基地666.67公顷,有机果品生产基地333公顷;全市果园面积发展到18000公顷;全市果品总产量达18万吨,优质果达到90%以上,实现果品产值5.6亿元;全市果品人均占有量达到42.5公斤,农业人口占有量180公斤。重点发展葡果品种包括苹果、葡萄、梨、桃杏、杂果,做好尖草坪区樱桃、蓝莓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等。其中:苹果种植分布在西山、北山、西南山以及阳曲、古交、娄烦等地;葡萄以清徐为中心,辐射阳曲、尖草坪、杏花岭、小店等县区的丘陵垣地;梨主要分布在阳曲、迎泽区、小店区、清徐县、杏花岭区、古交市、娄烦县;桃杏发展主要在晋源区、清徐县、古交市;其他杂果分布于杏花岭区和阳曲县。

织梦好,好织梦

3.标准化养殖改造 dedecms.com

实施“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出安全化、发展生态化”六化战略,推进“产能建设、龙头培育、园区建设、家庭牧场建设、生态养殖、质量安全”六大工程,优化“退户入园、出城进沟、规模健康”养殖业生产布局,重点抓好“一个生态畜牧经济区及三个生产基地”的建设。“生态畜牧经济区”以娄烦为中心,带动古交市、阳曲县、晋源区、尖草坪区,继续扩大养羊优势产业规模,实现养羊产业升级。猪、羊、肉禽的生产以宝迪百万头生猪养殖、阳曲县汇鑫养殖园、桦桂科技园以及晋鸿格里香肉鸭和娄烦县芙蓉肉鸡为龙头,改扩建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年出栏500只以上的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肉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创建省级家庭牧场10个,全市肉类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鲜奶生产基地建设以小店区和九牛牧业循环产业园为重点,积极推进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进一步配套完善乳制品加工厂及冷链系统建设,全市奶类产量达到12万吨。禽蛋生产重点建设阳曲永丰禽业、清徐玖隆禽业及小店区新晋龙蛋鸡养殖基地项目,全市禽蛋产量达到3.5万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特色小杂粮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重点发展谷子、薯类和豆类三大优势杂粮品种,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在阳曲、古交和娄烦形成谷子、莜麦、荞麦、糜黍、马铃薯等优质杂粮示范基地,在近郊平川地区形成环中心城的油料作物生产带。优化品种结构,推广增产技术,提升机械化应用水平,优势区域综合增产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80%,优良品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杂粮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0%以上。新建改造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6667公顷,单产较“十二五”提高25%以上,优质率达到90%以上,商品率达到70%以上,亩收益达到全市粮食生产平均水平,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内容来自dedecms

5.优质苗木花卉发展

dedecms.com

继续以晋源区康培、梅芝园艺有限公司和东山杨家峪花卉市场为核心,带动全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到“十三五”期末,全市苗木基地发展到6667公顷,新育苗3333公顷;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333公顷;建成省级花卉示范基地67公顷,省级花卉交易市场1个。在满足本市需求的同时,扩大对外供给,建成立足山西、辐射华北的花卉苗木生产和销售基地。

copyright dedecms

6.中药材发展 dedecms.com

依托我市山地资源优势,以促进增收脱贫为中心,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思路,全面推进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抓好骨干项目实施和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一是以娄烦县米峪镇乡、马家庄乡、娄烦镇、庙湾乡、静游镇和古交市岔口乡、常安乡、镇城底镇为主要区域,规划发展1333公顷黄芩规范化种植基地,带动传统品种特别是道地中药材转型发展,并以此带动板蓝根、柴胡、甘草、丹参等主要品种规范化种植水平整体提升。二是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积极推广次生林地林下种药、林药间作等模式,重点以娄烦、古交、阳曲山区乡镇为主要区域,推广林下种植和间作当归、秦艽、柴胡等品种,面积达到667公顷,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三是积极构建以山西国新晋药有限公司、山西圣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山西雨润百草药物研究中心、山西和仁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中药材深加工企业为主体的中药材精深加工体系,延伸中药材产业链,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四是完善中药材生产纽带,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对接合作,参与中药材生产经营,规避中药材市场风险。“十三五”期末,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6667公顷,其中:野生抚育面积1333公顷,总产量1.3万吨,中药材总产值达到4亿元;全市50%的中药材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年加工转化中药材6000吨,产值突破3亿元;全市各类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总数发展到200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社员突破5000人。

内容来自dedecms

7.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

dedecms.com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打造清徐县以老陈醋为主的小杂粮加工基地,阳曲县以宝迪为主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小店、娄烦等县区的蔬菜、马铃薯加工基地。提高高端产品比例,发展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打造太原品牌。围绕醋业、肉制品、乳制品、干鲜果、粮油等五大加工产业,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8.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dedecms.com

建设覆盖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新型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重点抓好润恒、宝迪、丈子头、河西菜市场、康乐欣等物流集散市场建设,形成“市场对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好格局,推进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同时,大力推广“快递+特色农产品”流通模式,采取农超对接、农市对接、农校对接、社区直销等多种形式打造以蔬菜为重点的新型农产品流通网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织梦好,好织梦

1.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更新提质现有高产田,重点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培肥地力,集中力量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及农电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田生态良好、抵御自然抗灾能力强、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以及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在清徐、阳曲、小店、娄烦和古交5个县(市、区)分别建成高标准农田9067公顷、5733公顷、4667公顷、667公顷和1200公顷,共21334公顷,亩均建设投资1500元。项目由国土、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等部门组织实施,建设资金由中央、省、市、县、自筹五个渠道解决。同时,在清徐、阳曲、娄烦、古交四个基本农田面积13333公顷以上的县(市)各建设1个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站,由农业部门实施;每个监测站建设投资100万元,由中央和省级资金解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加快中型灌区、中小型泵站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实施:一是中小型灌区更新改造工程。对11个中型灌区以及小型提水灌区的闸坝、泵房、机电设备、输电线路进行更新改造,对干支渠防渗节水配套,对渠系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维修加固,对蓄水设施进行除险加固,灌区内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667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0000公顷。二是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丘陵干旱地区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500处,旱井水窖5000眼,5年共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25万立方米,在山区发展微灌面积333公顷。三是小型农田水利修复配套工程。通过更新改造农用机井400眼,新建、更新改造小泵站、桥、涵、闸等小型水利设施400处,充分利用河边、渠道、矿坑排水等水源条件,购置50处移动泵站加输水软管的小型移动农灌设施,发展灌溉面积1000公顷,改善水浇地面积4333公顷。力争“十三五”期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000公顷,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

本文来自织梦

3.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扩大农机装备总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突破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制约,加速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在全市优先扶持20至30个基础设施完备、技术过硬、服务意识一流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努力提高作业能力、提升作业质量、强化区域维修服务,把现有服务组织打造成既能为区域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作业服务,又能为周边地区提供机械维修保养、技术培训指导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服务站点。着重引导平川丘陵地区与山区之间平衡发展,积极开发引进适合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提高技术支撑水平 内容来自dedecms

1.增强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dedecms.com

深化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农业推广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进一步分离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性职能。建立农技推广地网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以专家咨询系统、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产业主推技术,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从事公益性推广服务,促进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以现有农民培育工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等重大项目为依托,以服务当地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为导向,切实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推广农业、畜牧新技术20项以上,培养各类乡土专家1万人,带动10万农民学习和采用新技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推进现代种业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加大种业创新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和企业自主创新,推进鼓励创新政策的制度化建设。推进企业行为规范化制度建设,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制度、标签真实性制度和产地检疫制度,实施品种身份标识和种子质量认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机制,鼓励利用互联网建立面向农户的品种推广大数据,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品种展示示范体系,为农民选购良种、企业推广良种提供信息服务。推进种业科企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创新体系,提升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水平。加强与财政、发改、科技、金融保险等部门沟通,强化工作协调机制,把法定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以鼓励品种创新为目标,立足全省农作物育种研发与推广制高点,玉米新品种在全国形成一定竞争优势。打造“娄、古、阳”种薯繁育基地,在全省形成核心研发、繁育优势。在瓜菜新品种方面,力保西葫芦新品种竞争优势,在茄果类新品种上获得突破。推进工厂化育苗技术,确保种苗质量。在玉米新品种方面,研发、审定、推广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品种15个,其中国家级审定品种3个。围绕都市农业示范功能区建设,增加财政投入,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试验及示范推广,加快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与推广,打造稳定的瓜菜、马铃薯、玉米、谷子展示示范点10个。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农业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以发展现代种业、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保障农业用种与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推广、储备新品种,示范筛选推广具有品种权种子20个。

织梦好,好织梦

3.加强动植物疫病和灾害防控 内容来自dedecms

健全市级农畜产品检测中心功能,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区域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网,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和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加快兽医工作方式转变,促进兽医事业科学发展,最终形成覆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与监测预警、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兽药饲料使用、动物诊疗等公共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服务队伍,为养殖从业人员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指导和服务。 织梦好,好织梦

建设完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植保绿色防控服务、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控和农药监管四大体系。扶持完善四个县级农作物病虫监测中心站,在全市设立8个基层农作物病虫监测点,构建“太原市农作物病虫预报发布平台”;在全市成立完善25支植保专业化防治队,建设农作物重大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园区2667余公顷。完善市级植保应急物资储备库,植保新技术培训达到10万人次;应用“全国农业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时监管各签证点植物产品检疫,建立“太原市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疫情监测网”。

内容来自dedecms

4.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dedecms.com

加快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进程,建立包括种子检测在内的质检机构,形成以市质检中心和县级质检站为骨干,专业检测机构和社会检测能力为补充,符合全市实际、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加强产地安全监测管理,严格管控农业投入品。在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环节,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以优质农产品品牌为引领,强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诚信意识和安全责任,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率先在全省构筑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保障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六、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合理有序推进土地流转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做好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包括流转主体资质审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备案和登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17年底,完成对全市110000公顷家庭承包土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最终达到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档案和电子信息系统,实现对承包地块空间、权属及变更的有效管理。

dedecms.com

(二)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16年,在10县(市、区)建成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2017年涉农乡(镇、街办)全部建起乡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村级配备1名联络员。2018年在县、乡两级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基础上,筹备建立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本文来自织梦

(三)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dedecms.com

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以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加快家庭农场发展,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个;积极培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等新型职业农民。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每年0.7万人,5年培育3.5万人。 织梦好,好织梦

(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copyright dedecms

稳定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以及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倡导租金保底加利润分红相结合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禁耕地“非农化”。 织梦好,好织梦

(五)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织梦好,好织梦

鼓励各类经济主体开展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服务,规范市场秩序,稳定价格,保障供应。积极扶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发展,扩大统防统治服务范围。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机大户和自我发展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运作规范的服务组织,大力发展跨区作业,促进农机作业服务和维修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国内影响力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推行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加强产销信息引导,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支持发展商贸、信息、餐饮等农村生活服务业,构建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繁荣农村经济。 织梦好,好织梦

七、深入开展精准脱贫工程

内容来自dedecms

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围绕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工程和第一民生,全面实施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1159”行动计划,把习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创造性的往实处落,对全省脱贫攻坚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从实处抓,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帮扶上搞创新,在精准退出上求实效。到2018年,全市建档立卡的157个贫困村、49788个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娄烦、阳曲两个贫困县摘帽。

dedecms.com

(一)产业扶持脱贫工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把脱贫攻坚的基点放在产业扶贫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支持贫困乡村发展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传统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果业、草业、中药材、流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脱贫20455人。一是深入推进企业产业扶贫。不断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贫困群众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提高贫困群众的资产性收入、务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二是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原则上归集体所有。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copyright dedecms

(二)就业培训转移工程

本文来自织梦

深入开展“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精准培训,2016到2018年计划转移就业5000人,每年各培训1500人左右,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多措并举促使贫困劳动力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实现就业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激活“造血”功能。采取“城区包乡、单位包村”对口帮扶新举措,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努力形成推介就业机会增加、转移就业人员增多、转移就业领域拓宽、转移就业奖励有力的良好局面。开展“订单式”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支持生态工程学校、农广校等大中专院校与贫困县(乡)合作,结合各自特色,进行定向培养,发挥好实用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

本文来自织梦

(三)易地搬迁安置工程

copyright dedecms

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旧村开发和村庄撤并、社会保障相结合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采取集中搬迁与分散搬迁相结合方式,2016到2018年,对纳入搬迁规划的92个村、7095人实施易地搬迁。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努力做到应搬尽搬,尽量实现符合条件的自然村整体迁出,实现搬迁贫困户宜居安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集中安置建房人均补助2.5万元;配套基础设施户均补助2.1万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户均补助1.77万元。配套设施资金统筹集中使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散安置建房人均补助2万元,同步搬迁人均补助1.2万元。土地整治、迁出区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资金,贫困县根据搬迁方案要求和实施项目资金需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按每人不超过1.62万元的额度内提出贷款需求。通过实施旧村开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扶持迁入地产业发展、资产收益扶贫等措施,确保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