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江苏省南京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二)

江苏省南京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二)

发布时间:1970-01-01 作者:派智库 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7.新能源汽车。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大力发展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新能源乘用车;重点突破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动力电池及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等电动附件和充换电设备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

copyright dedecms

  3.发展现代服务支撑技术。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加快现代服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加快创意设计、动漫等服务外包产业,推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虚拟现实、并行计算、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进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信息安全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产业、节能环保制造业与节能环保服务业、卫星制造业与卫星服务应用等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智慧社区养老、个性化健康等基于互联网的生活性服务业。到202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年均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4万亿元,打造中国现代服务业名城。 copyright dedecms

  4.攻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围绕产品质量和成本、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广泛开展产品和工艺创新,促进更多产品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提升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加快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着力培育新一代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完善“网+云+端”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等新型产品开发模式,推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制造资源开放共享,推进云制造等集约化的生产组织模式。积极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促进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资源整合和业务融合,加快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建设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基本建成中国“互联网+”名城。 dedecms.com

  专栏4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支撑工程

dedecms.com

  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工程。重点推广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人机智能交互、自动识别、3D打印、分布式控制技术,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支持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智能化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在生物医药、汽车等领域率先实施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支持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成体系建设智能化生产线。“十三五”期间建成1—2家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每年启动10家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建设,到2020年智能协同制造、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互联网+”提升工程。以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以及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为重点,支持国家级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等建立智能化研发设计平台,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产品研发设计体系。支持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电子、纺织、新医药、新材料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行业特色应用平台。到2020年,培育180家互联网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成10家“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达70%。节能减排科技支撑工程。面向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需求,开发高效清洁燃烧、工业余热利用、高效机电节能、建筑节能、清洁生产、三废处理等关键技术和设备。 copyright dedecms

  (二)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copyright dedecms

  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发展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内容来自dedecms

  1.加快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群。加快创新型企业引进步伐,强化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鼓励支持大企业和“排头兵”企业构建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形成完善的研发组织体系,集聚高端创新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助推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引导其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做大做强。实施科技型企业“小升高”、“高升规”计划,通过“育苗造林”式培育,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施小微企业“创新之家”培育计划,通过分布式、网络化创新,推进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力和内生发展力。

copyright dedecms

  专栏5 企业创新能力攀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工程构建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和分类培育机制,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进科技型企业“小升高”,培育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示范带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到2020年,形成15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50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500家“专精特新”小微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100家;力争落实科技减免税额达100亿元。

内容来自dedecms

  2.加快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千万”工程,继续推进大中型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并向省级、国家级攀升。引进国际高端资源,积极开展产业前沿技术研究,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研发机构。有效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政策,使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引导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到202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基本全覆盖,建成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研发机构。 本文来自织梦

  3.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强化高校(院所)企业、高校(院所)地方合作,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专业技术支撑平台、高校(院所)企业联合研发中心,建设一批产学研创新联盟、成果转化应用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企业的合作创新能力。支持更多企业参与公共产品技术创新。

本文来自织梦

  (三)强化民生科技创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坚持把创新驱动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内容来自dedecms

  1.加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继续推进科技强警示范工程,以警务实战应用为目标,示范应用移动互联、云计算、数据挖掘、安全管理等关键技术,构建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立体化、现代化治安防控科技水平。建立公共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安全科技运行机制,提升共众应急能力和应急救援保障水平。加强基于互联网的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管理的信息收集、风险评估与预警等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 copyright dedecms

  2.推进绿色生态科技创新。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南京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围绕大气污染监测和防治、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固废处理与利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发展需求,加强监测预警、控源减排、决策支撑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示范应用,构建有效的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技术体系。大力实施节能减排、“蓝天行动”、“水十条”、“海绵城市”、新能源汽车应用等生态绿色科技创新工程。 copyright dedecms

  3.促进人口健康科技创新。加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前沿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心脑血管、肿瘤、精神及代谢类等重大、常见、多发疾病临床诊治研究,实施基因早期筛查疾病工程,重点推广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病筛查、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区域高发病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制重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新技术和新产品,在精准医疗、数字医疗、干细胞与组织医学等领域取得突破。开展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研究,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构建以电子病历、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为核心的健康档案信息和医疗技术共享平台。 dedecms.com

  4.开展社会治理科技创新。建设“智慧南京”,构筑“城市神经网络体系”,建成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的社会服务网络。推进一批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规划、建设、水利、交通、国土、安监等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系统。加快整合覆盖政府、社区和居民的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功能完备、互联互通、覆盖全社会的服务网,完善跨部门综合性社区服务模式。实施警务、交通等领域的大数据科技示范工程。

内容来自dedecms

  (四)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dedecms.com

  以建设国家农业高新区、打造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和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培育白马省级高新区,力争申报建设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建设全省农业科技“星创天地”示范区,引导农业科技成果入园孵化和转化,吸引高科技农业企业入园,加快产业化开发,集中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新成果,力争成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宣传平台及科技培训、科普教育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实施“一区一品”的品牌农业发展战略,整合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到2020年建成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15家。

内容来自dedecms

  2.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机制以及相互配合协作的产业网络体系。在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等过程中培育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农业主导产业原料资源,应用现代高新技术逐步做大做强加工企业。开发肉制品的生产工艺、蛋品和畜禽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加强食用菌、乳制品、蜂产品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农产品研发加工中心和加工集群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推进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实施农作物新品种引繁工程,应用常规育种、分子辅助育种及航天育种等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多抗和专用的农作物新品种,加强蔬菜园艺育种研究,重点开展园艺作物的育苗技术和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推广。实施水产畜禽规模集约养殖工程,研究龙虾、青虾、长江水系鱼类育苗关键技术,加强规模养殖中的高效养殖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等研究和攻关。

本文来自织梦

  4.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进高校院所、开放实验室和现有科技成果等与三农发展结合,使科研基地、示范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技直通。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积极推广高校(院所)地方共建、科技特派员等农技服务模式,健全“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制度。加快建设科技工作站、科技服务超市、培训机构等服务机构,建设省、市级农业种质资源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中心。到2020年,建成农业科技服务超市50家,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个,培养科技特派员2000人、农业科技核心专家团队30个和农业科技核心专家50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专栏6 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

织梦好,好织梦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健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完善并示范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农产品和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快速在线检测技术和设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示范体系建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发精确定量、多残留检测技术和方法标准以及环境友好型农业投入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智慧农业工程。研究遥感、传感探测等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建设一批农商电子商务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服务平台,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

dedecms.com

  农业设施与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工程。重点研究防虫网设施构型、防虫网材料、连作障碍控制、连栋温室、大棚设施优化构型、新型材料应用、温光湿等因子的智能化控制、适栽品种容器栽培以及棚下养殖立体农业生产等技术。

织梦好,好织梦

  四、集聚资源要素,夯实创新基础

copyright dedecms

  (一)加大科技创新园区和载体建设力度

内容来自dedecms

  坚持把加强科技创新核心区域、重点园区和重要载体建设作为转换发展新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主要抓手,通过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促进区域创新实力提升。 dedecms.com

  1.全力打造国家级江北新区创新高地。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实施《南京江北新区发展总体规划》,集聚高端,凸显优势,突出创新驱动发展。落实新区“科技创新十条”政策,强化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四个对接”,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平台、人才、政策“四个集聚”,加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产业高端发展、集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营造最优创新生态“四个突破”,实现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建设目标。推动江北新区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融合发展,构建新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科技创新系列工程,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集聚。围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4+2”主导产业发展,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空间布局,形成若干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3.3%;新增国家级、省级科研基地和平台5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5件,PCT专利申请总量达800件,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达8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5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5%,形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和新能源汽车等3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dedecms.com

  2.争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排头兵。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引领作用,创新南京高新区(一区两园)建设体制机制,建立综合评价和主要指标定期通报制度,推进高新区转型升级、争先进位。全面落实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试、寻求突破。把南京高新区、新港高新工业园、江宁高新工业园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新高地。带动4家省级高新区、23家核心载体创新发展。到2020年,高新区(一区两园)基本建成为江苏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和排头兵。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