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发布时间:2017-04-24 作者:派智库 来源: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第七章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农村城镇化为统领,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相关县(市)区既要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共性产业,又要突出本地优势和特色,实行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构建经济发展新优势,以优质原料和加工产品的有效供给为突破口,推动种养业由家庭承包向集中种养植(殖)转变,加工产业由小规模向全产业链转变,经营主体由小型合作社向大中型合作社转变,土地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发展模式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加快发展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杂粮杂豆、食糖、蔬菜、高端水、乳品和肉类加工十大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形成大基地、大龙头、大品牌、大产业,发展壮大中粮、飞鹤、恒阳、元盛、象屿、禹王等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能的中小微企业,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食品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食品产业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水稻加工业以龙江、泰来、甘南、富裕、依安、富拉尔基为重点,建成全国重要的水稻产业基地。玉米加工业以龙江、依安、讷河、甘南、梅里斯为重点,建成全国著名的玉米产业基地。大豆加工业以讷河、克东、克山、拜泉为重点,打造全国著名的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基地。杂粮杂豆加工业以龙江、泰来、甘南、依安、梅里斯为重点,建设著名的杂粮杂豆产业基地。马铃薯加工业以讷河、依安、克山、拜泉为重点,建成全国重要的种薯繁育和精深加工基地。食糖加工业以讷河、依安、拜泉为重点,打造全国最大的甜菜糖生产基地。蔬菜加工业以中心城区和城镇郊区为重点,建成北方寒地蔬菜产业基地。高端饮用水加工业以克东、拜泉、讷河为重点,建成全国高端饮用水产业基地。乳品加工业以克东、龙江、依安、甘南、富裕、拜泉、泰来为重点,建成全国重要的高端乳基料及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肉类加工业以龙江、讷河、甘南、富裕、克山、拜泉为重点,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同时,各县(市)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装备、陶瓷、医药、化工、电力等产业。“十三五”期间,县域经济年均增长11%以上,力争有一个县(市)进入全省十强、三个县进入前二十名,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

织梦好,好织梦

  加快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全面落实振兴东北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技术改造创新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引领企业走资本市场融资为方向,坚决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存量和引进增量并举,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创造条件整合装备资源,形成主机生产和协作配套体系,增强有效供给能力,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整机生产水平。依托一重集团,加快铸锻钢技术工艺流程优化升级,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和制造业合作,发挥技术和产能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核电装置、石化压力容器、冶金成套设备、大型铸锻件,巩固提高世界一流铸锻钢基地水平。依托中车齐齐哈尔公司,重点发展重载快捷铁路货车、铁路起重机、特种集装箱,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造中国高端铁路货车品牌,引领中国铁路货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充分发挥齐重数控、齐二机床、华工机床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增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重点发展高端大重型数控机床、多功能压力机和物理测试专用机床,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不断扩大重型数控机床市场。一拖和龙华汽车尽快达产,形成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农机具、新能源汽车的有效供给能力。加快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发挥装备人才、技术和产能优势,围绕国家强基工程确定的主攻方向和市场要求。重点发展基础功能部件,特别是高铁、货车、汽车、农机、机床、石油钻井驱动装置和移动钻采设备以及各种机械功能零部件,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应用特种钢、稀土镁、稀土铝等金属新材料新成果,重点发展高强度汽车钢材料零部件、轻合金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形成比较完备的基础零部件产业体系。到2020年,逐步建成基础零部件制造产业基地。

内容来自dedecms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依托一重、北钢、北方稀土、华安、精铸良、翔科等企业,重点发展高端金属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特种合金等产品及新材料监测设备。支持北钢建立金属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到2020年,逐步形成新材料产业体系。新能源产业。建立健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清洁能源体系,加强运行监管,由县(市)区提出申请,市政府统一布局,防止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保障能源资源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到2020年建成两个百万千瓦风力发电基地、一个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年发电量达到55亿千瓦时,提高清洁能源供应比重。同时,利用丰富的秸秆、粪污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加快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燃气,实现废物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突出高纬度地区节能环保特点,积极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最新科技成果,重点发展农牧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微生物菌床、寒地供暖保暖、直驱力矩节能电机、相变材料应用、分布式污水处理装备等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体系。 织梦好,好织梦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制药产业。巩固和发展中药产业,进一步发挥参鸽药业的基础优势,开发具有独特品质的中药产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中药企业,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加快中恒制药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建材产业。加快发展陶瓷产业,建设(依安)东北高寒地区陶瓷产业基地;水泥产业重点发展优质水泥、特种水泥、专用水泥,大力发展新型墙体保温材料,满足市场有效需求。化工产业。在煤化工方面,加快黑化集团整体搬迁改造步伐,增加煤制气、捣固焦等产品产能,重振煤化工产业;在氯碱化工方面,重点延长氯碱、聚氯乙烯产业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其他化工方面,重点发展高端涂料、漆料以及塑料化工产品,提高规模化水平。木材产业。木材加工企业要普遍提档升级,重点发展高档实木家具和木门,积极发展板材、实木门窗、百叶窗等家居建材产品。新建一批木质地板、集成材、人造板等板材及木制品配套产业。纺织产业。恢复和发展亚麻原材料基地,不断扩大原料布产能,增加品种,扩大规模,提高品质,拓宽市场份额。建设以亚麻为原料的服装加工企业,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织梦好,好织梦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商贸产业发展。推进商品批发市场加快转型升级,创造条件整合市场资源,优化市场布局,探索将不适应在中心城区发展的市场迁至城郊,形成覆盖整个齐齐哈尔市域的便利、快捷的商业网络。中心城区加大新型商业业态建设,充分发挥万达广场、万力皮革城、居然之家、五金建材城等商业企业的带动作用,力促百货大楼、百花商务中心等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周边区域主要发展农产品、农机产品、粮食批发、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市场,构建具有现代流通特征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发展马铃薯、牛羊、粮食、农机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物流与产业融合。对市区的专业批发市场、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建设综合物流服务园区。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富拉尔基区为重点,规划建设工业物流园区。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对接”,实现从产区到零售终端的全程冷链物流直供模式。重点培育水产、站前、哈达、城乡粮油等批发市场,推动华威冷链、星光蔬菜冷链等物流项目建设。推动物流与快递协同发展,利用快递联通线上线下和城市乡村,进一步搞活流通、拉动消费。加快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建设齐齐哈尔市物流信息平台。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

本文来自织梦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牢牢把握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和国内服务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构建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推动三次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突出发展旅游业。突出湿地和冰雪两大主导品牌,依托现有存量资源,放开政府主导资源,创新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大型旅游集团,带动扎龙旅游发展实现新跨越,力争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强力打造“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品牌,建设全国闻名的生态旅游胜地。加快推进奥地利AST奥悦旅游综合体、奥悦(碾子山)国际滑雪场、水师森林公园、昂昂溪格林水世界等项目建设。完成明月岛主题景区改造升级,形成旅游集群发展新优势。全面推进“一心两带十五个旅游集合区”建设,完善五大产业链条工程,有序推进各县(市)区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积极打造旅游新业态产品,大力推广地方特色风味饮食、民居风格旅店、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以及地方特色文化娱乐节目,构建“食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依托“4+1”城际旅游联盟,积极推动区域联盟合作,全面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品牌、产品和线路的知名度、影响力。办好各项会节活动,带动和促进旅游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加快发展金融业。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设诚信导向机制,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信用平台建设,扩大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覆盖范围,提升系统服务水平。设立3-5支产业引导基金。全力推动银税和银保合作,设立银税合作和银保合作风险补偿资金,为中小微企业和优势产业提供支持。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现有金融企业拓宽服务领域。力争引进5家外地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充分利用证券交易平台,加强拟上市企业的培育工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力争5-10户企业成功上市。建立融资便利、功能齐全、服务配套、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体系。到2020年,银行存款余额达到210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600亿元。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在加大力度化解库存商品房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调整开发量,促进房地产持续稳定发展。实行全方位、多途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模式,解决不同类型家庭的住房需求,切实提高和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施灵活高效、节约集约的用地供应政策,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加大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科学用好增量,积极盘活存量,制止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加强房地产中介机构管理,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推进二手房网上交易。改变传统的粗放型住宅建设模式,推进住宅建设产业化。规范物业管理行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高市场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全市城区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36平方米,市区年新增商品住宅面积80-150万平方米,按需合理建设配置公共租赁住房,改造城市棚户区46500户。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构建“文化+、+文化”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节庆会展、生态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品牌,重点发展影视动漫、创意设计、文艺精品创作、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产业,构建结构合理、品类齐全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建成一批主题突出、产业链完整、聚集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到2020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基地2-3个。通过内引外联、文旅结合、科技相融等途径,引导优质资源向文化集中,发展壮大龙头文化企业。搭建文化展示交流平台,组织重点文化企业开展项目推介、招商引资等活动。推进玛瑙、漫画、剪纸、满绣、芦苇画、麦饭石加工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艺术精品和文化旅游商品生产。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龙瓷”、“紫陶”品牌,建设面向俄罗斯和欧洲的工艺陶瓷出口基地。到2020年,文化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超过5%。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提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服务能力,促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体育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育力度,新增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20个,体育锻炼人数在40%以上。推动体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增加冰球、速滑、雪地足球等特色精品体育赛事,变“冷”资源为“热”产业。深入推进体教结合,培育扶持滑雪、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健美等体育经营项目300个以上。健全竞赛表演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体育场馆管理改革,建设一批标准体育场(馆)。大力扶持黑龙冰刀等自主冰雪器材品牌,恢复和发展冰雪运动器材制造业。积极培育体育中介服务组织,推动体育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扩大电子商务覆盖面,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服务创新和应用推广,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向工业生产经营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延伸。加大法律服务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本土法律服务机构兼并重组、加强服务模式创新、拓展涉外业务,增强专业化、国际化服务能力。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专业机构参与各类科技资源平台、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与运作管理,提升科技平台使用效益。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发展咨询、会计、审计、法律、人力资源、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外包产业,促进企业突出核心业务、优化生产流程、创新组织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率。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不断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深化全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构建和完善“3+1”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推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与医养融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优化民办养老机构,推进养老机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到2020年,全市新增养老床位4000张,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达到35张,信息化、智能化养老机构的比例达到50%。引导社区居家养老创新发展,推动智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构建全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到2020年,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市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特困老人享受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比例达到100%。全面推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发展,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床位实现全覆盖。 dedecms.com

  第八章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重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探索政校企合作新机制,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增加科研成果服务地方建设份额。更加注重民间技术创新,支持民间科技成果转化。到2020年,全社会科研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经纪人100名。培养、吸引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自主知识产权能力显著提高。五年取得科技成果1500项,自有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达到3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户。

内容来自dedecms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市场导向,着力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依托科技重大项目,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融合,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具有齐齐哈尔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带动效应明显、业态互补性强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造升级,推进骨干企业带动本地配套企业实现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升级,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培育壮大绿色食品产业。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示范推广效应,促进农业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标志,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内容,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生物技术、医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突出支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专业化检测试验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推动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资源共享、知识产权、质量标准、商标品牌、人才培训等服务,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和网络化协同水平,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提供便利。 copyright dedecms

  强化人才资源开发。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开发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确定人才开发的重点,把人才开发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结构与布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形成党政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协调发展的格局。着眼于提升我市未来人才竞争力,有计划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为依托,打造载体优势,尽快形成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人才群体,带动全市人才队伍发展,增强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市各类人才达到35.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1.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6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3.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1万人。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