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河南省洛阳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上)

河南省洛阳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上)

发布时间:2018-01-05 作者:派智库 来源:洛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为全面打赢洛阳市“十三五”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确保到2020年我市农村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与全市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依据《河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精神,结合洛阳实际,编制本规划。

dedecms.com

  第一章 规划背景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一节 扶贫成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洛阳市是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和革命老区全覆盖地区。自1986年国家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以来,历届洛阳市委、市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都高度重视,经过持续的政策扶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产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群众温饱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统筹部署,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23.9亿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12.9亿元,市财政扶贫资金3.1亿元,县财政扶贫资金1.33亿元,整合部门资金6.57亿元,实现了31万人的脱贫目标。完成贫困群众扶贫搬迁3.33万户、13.72万人;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340个;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582个,利用小额到户贷款贴息扶持贫困户1.25万户,带动6万贫困户受益;实施“雨露计划”培训8.16万人;实施社会化产业扶贫“金果树工程”项目212个,签约资金48.35亿元;实施公益扶贫“爱心圆梦工程”项目294个,接收捐赠资金2.47亿元。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copyright dedecms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也是扶贫开发的脱贫攻坚期,党中央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号令,市委、市政府提出“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对我市脱贫攻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未来五年,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1.贫困面广、贫困人口总量较大截至2015年底,全市仍有栾川、嵩县、洛宁、汝阳、宜阳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伊川1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栾川、嵩县、洛宁、汝阳4个县被列入秦巴山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市仍有 669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85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31.0975万人。2.致贫原因多样,精准施策难度大洛阳地处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等几个山区,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山区占45.5%、丘陵占40.7%、平原占13.8%,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群众大部分分布在深石山区、贫瘠塬区、自然灾害易发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有的地区不具备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全市31.0975万贫困人口中,因病占13.46%、因残占2.14%、因学占6.55%、因灾占0.82%、缺土地占5.78%、缺水占5.64%、缺技术占27.38%、缺劳动力占6.84%、缺资金占19.61%、交通条件落后占9.02%、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占2.27%、其它占0.49%。经过30多年扶贫开发,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已进入“十三五”扶贫开发的收官期。3.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补齐短板任务繁重洛阳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贫困县经济实力薄弱,农业弱、工业少、三产滞后,矿产资源依赖性强,产业结构单一,县域经济规模小,财政收入困难,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村大都分布在偏远山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低,出行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缺乏主导产业,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与市场联接不够紧密,经济效益差;缺乏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缺乏有知识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一代劳动力和致富带头人,引进现代生产生活理念和先进技术难,农业规模化经营组织难,特色产业发展不均衡,农业收益低;基层组织带动能力弱,91.8%的贫困村没有集体收入。贫困群众接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来源不稳定,且收入低、没保障,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尽管实现洛阳市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目标面临很多困难,但也有很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列入“十三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出台了脱贫攻坚“五个方案”“五个办法”“五个专项方案”,对“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二是中央、省高度重视集中连片开发,我市4个贫困县列入秦巴片区,6个贫困县列入河南省“三山一滩”贫困地区脱贫工程规划,为我市实施脱贫攻坚提供了政策和财力保障;三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纳入“四高一强一率先”战略目标和“9+2”工作布局,建立了完整系统的目标管理体系、组织领导体系、政策保障体系、责任落实体系和推进机制体系,扶贫投入持续加大,社会动员更加充分,行业部门、社会各界高度关爱贫困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合力基本形成;四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机制、措施和办法;五是拥有一支敬业奉献、务实肯干的扶贫干部骨干队伍和基层致富带头人队伍;六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充足。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节 规划依据

本文来自织梦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3.《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豫发?2016?5号);5.《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等5个办法的通知》(豫办?2016?26号);6.《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等5个方案的通知》(豫办?2016?27号);7.《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教育脱贫等5个专项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6?120号);8.《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洛发?2016?3号);9.《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推进方案>的通知》(洛办?2016?14号);10.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其他重大决定和政策。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和“9+2”工作布局,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以政策机制建设为引导,以群众增收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廉政扶贫为保障,层层压实责任,事事强化精准,在攻坚克难中突破创新,在精准施策中追求效益,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dedecms.com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内容来自dedecms

  1.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2.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3.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4.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发挥好生态优势,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5.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6.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根据脱贫攻坚任务配置扶贫资源,统筹兼顾好重点地区与一般地区;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dedecms.com

  第三章 目标任务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节 总体目标 copyright dedecms

  确保到2019年,全市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69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村序列,现行标准下31.09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节 具体目标

内容来自dedecms

  1.确保31.09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户有相对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有救助;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安全住房。2.确保669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贫困村退出以行政村为单位,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通客运班车,农村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等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基本实现通宽带等。同时,统筹考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因素。3.确保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贫困县90%以上的贫困村通过扶贫实现退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4.确保非贫困县如期脱贫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人口减少90%以上,贫困户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贫困村全部整体脱贫;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政策性兜底保障范围。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三节 脱贫时间安排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贫困县摘帽全市贫困县总体脱贫时间为2019年,其中,栾川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2018年脱贫,嵩县、汝阳县2019年脱贫。非贫困县(市、区)以2019年实现所有贫困村脱贫为标志,实现整体脱贫,其中,西工区2016年脱贫,偃师市、洛龙区、伊滨经开区、高新区2017年脱贫,新安县、孟津县2019年脱贫。2.贫困村脱贫按照2019年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时90%以上贫困村脱贫和非贫困县贫困村整体脱贫的原则,2016年脱贫214个村、2017年脱贫188个村、2018年脱贫168个村、2019年脱贫99个村(具体以省下达目标为准)。3.贫困人口脱贫按照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低于2%、非贫困县整体脱贫时贫困人口90%以上脱贫,2020年全部脱贫的原则,2016年脱贫48805人,2017年脱贫81200人,2018年脱贫99400人,2019年脱贫75500人,2020年前兜底保障6070人。

copyright dedecms

  第四节 规划范围 本文来自织梦

  本规划区域涉及栾川县、嵩县、洛宁县、汝阳县、宜阳县5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伊川县1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安县、孟津县、偃师市、洛龙区、伊滨经开区、西工区、高新区7个扶贫开发面上县(市、区),共13个县(市、区),123个乡镇。本规划区域涉及669个贫困村,其中,栾川县75个、嵩县95个、洛宁县 98个、汝阳县71个、宜阳县88个、伊川县56个、新安县83个、孟津县58个、偃师市20个、洛龙区7个、伊滨经开区9个、西工区3个、高新区6个。本规划涉及贫困人口310975人,其中,贫困县贫困人口247858人,占79.7%,包括:栾川县27208人、嵩县54144人、洛宁县38391人、汝阳县35944人、宜阳县52169人、伊川县40002人。面上县63117人,占20.3%,包括:新安县22763人、孟津县17892人、偃师市13154人、洛龙区4282人、伊滨经开区1259人、西工区253人、高新区3514人。本规划范围包括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要求,建档立卡脱贫对象在规划期内仍享受中央、省有关扶贫政策,支持力度不减。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五节 规划资金 dedecms.com

  本规划包括“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和强化脱贫保障工程”,共16个分项,包含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特殊救助等精准扶贫工程以及教育、卫生医疗、生态保护、交通、电网通信、水利、文化、土地与环境整理、农村能源、住房、金融等强化脱贫保障工程。规划资金641.8亿元。实施精准扶贫工程规划资金346.857亿元。包括实施转移就业工程总投资9.285亿元、产业扶持工程总投资266.292亿元、易地搬迁工程总投资39.857亿元、社会保障工程总投资24.546亿元、特殊救助工程总投资6.877亿元。强化脱贫保障工程规划资金294.9436亿元。包括教育脱贫工程投资42.462亿元、卫生医疗脱贫工程投资21.2273亿元、生态保护脱贫工程投资12.07亿元、交通脱贫工程投资97.751亿元、电网通信脱贫工程投资27.613亿元、水利脱贫工程投资15.1183亿元、文化脱贫工程投资6.833亿元、实施土地与环境整理脱贫工程投资45.19亿元、农村能源脱贫工程投资26.679亿元。 dedecms.com

  第四章 实施精准扶贫工程

dedecms.com

  第一节 转移就业脱贫工程 copyright dedecms

  (一)目标任务2016年底前,对6个贫困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建档立卡,实现精准识别。2017年底前,实现贫困县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劳动力至少有一人转移就业。2019年底前,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每人至少开展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在当前6.58万外出务工人口的基础上,每年新增转移就业劳动力1万人次;全市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基本实现转移就业,通过稳定就业实现家庭脱贫的转移就业脱贫目标。全市规划实施转移就业项目总投资92851.758万元。包括: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培训78750人,投资8161.298万元,其中,扶贫部门免费培训35654人,投资2978.16万元;农业部门免费培训19111人,投资2773.888万元;人社部门免费培训23985人,投资2409.25万元。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免费培训21046人,投资4653.2万元,其中,扶贫部门免费培训9608人,投资2201.6万元;人社部门免费培训11438人,投资2451.6万元。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扶持39512人,投资5739.95万元,其中,扶贫部门免费培训24201人,投资3398.2万元;人社部门免费培训15311人,投资2341.75万元。鼓励贫困县创建56个农民工创业园区,投资6016万元,力争每年每个贫困县建立不少于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16564人,计划投资58514.635万元,其中,扶持贫困户16170人,投资42576.275万元;扶持企业38个,投资8897.5万元;互助合作社356个,投资7040.86万元。公益性岗位开发、培训补助等项目扶持31187人,投资9766.675万元,其中,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1797人,投资4370.55万元;30元培训补助18679人,投资1574.525万元;300元培训补助10711人,投资3821.6万元。(二)主要措施1. 劳务协作对外输出一批。建立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劳务合作关系,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向省内外用工企业输出,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就业。(1)到2017年底前,所有贫困县要建成标准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发挥好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输入地与输出地劳务对接机制;(2)积极做好劳务输出的信息提供、组织引导、教育培训、服务保障等工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3)加大本地区劳务输出主体专业、优势技能、品牌团队培育力度,努力打造有本地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4)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力度,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专业化水平,为劳动力就业提供支持和保障;(5)落实市县对跨省务工路途较远农村贫困人口的交通补助政策;(6)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并已按输入地有关规定办理居住证的,输入地政府应主动承担贫困人口同住子女帮扶责任,优先提供子女教育、就医保障、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2.产业发展就地就近吸纳一批。通过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园区发展壮大企业,扩大就业容纳能力,做好各类园区企业用工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采取送岗位到贫困家庭的办法,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通过承接产业转移、鼓励群众创业、拓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产业集聚区吸纳能力等措施,提高就业载体支撑能力;(2)统筹发展县域经济,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韵的潜在价值,发展休闲农业经济;(3)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把更多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转移到城镇落户。3.鼓励居家灵活就业一批。紧密结合地域经济特色,鼓励服装加工、手工编织、旅游产品等行业企业到乡村采取分散加工、家庭作坊、“企业+农户”等形式,为家庭提供原材料和设备,委托其加工产品,并负责回收销售,使贫困家庭劳动力特别是不能外出务工的,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对居家灵活就业贫困群众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4.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和创业担保贷款,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1)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通过开展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等服务,重点扶持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2)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加强对宜阳返乡农民工创业试点县的指导,积累创业经验,扩大试点范围;(3)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政策扶持。进一步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领门槛,简化办理流程,加大对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5.中介组织介绍就业一批。发挥市场职业中介机构、农村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信息员的作用,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实现转移就业。(1)培育境外劳务中介机构,鼓励其在贫困县招工。支持贫困县建立驻外劳务机构,对开展劳务输出的按规定给予求职就业补贴;(2)强化能人带动就业。鼓励在外创业人员、工程承包人员、外出就业人员搜集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带动家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按规定给予求职就业补贴;(3)加强岗位信息收集整理,通过村组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将岗位信息送到贫困家庭劳动力手中。对各类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劳务信息员成功介绍贫困家庭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并连续就业的,按规定给予求职就业补贴。6. 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对符合岗位要求、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安置就业。(1)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每个贫困村开发一个公益性岗位专职负责转移就业服务。开发城乡交通协管、保洁、保安、保绿等岗位,安排符合岗位需要、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2)城市区企事业单位、政府各类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3)对用人单位为贫困家庭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落实。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二节 产业扶持脱贫工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目标任务全市规划实施产业扶持项目7793个,规划总投资2662921.82万元。其中,特色农产品产业项目2448个,投资251045.35万元;畜牧养殖产业项目971个,投资209693.104万元;优质粮食产业项目37个,投资93664万元;设施农业项目519个,投资35480.86万元;乡村旅游产业项目271个,投资1326710.2万元;特色加工产业项目208个,投资142012.61万元;电商流通产业项目138个,投资36397万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140个,投资142549.9万元;其他产业项目3061个,投资425368.8 万元。(二)主要措施1.坚持扶贫开发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挖掘贫困地区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园区和特色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品牌推介营销,引导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化、市场化。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行动,每个贫困村至少建设一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基地或项目,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稳定的增收项目或就业岗位。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电商扶贫产业发展,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2.实施扶贫龙头企业带动战略,落实认证制度。加大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类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现代产业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扶持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健康发展。大力培养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支持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3.积极探索建立资产收益性扶贫机制,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节 易地搬迁脱贫工程 织梦好,好织梦

  (一)目标任务全市规划易地搬迁71335人,总投资398565.7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61381人,投资370741.24万元;同步搬迁人口8580人,投资26824.8万元;其他易地搬迁1374人,投资999.7万元。(二)主要措施1.严格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合理规划选择搬迁区域,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严格落实人均25平方米的建房要求,统筹做好非贫困户的同步搬迁工作,争取2018年前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群众全部实现易地搬迁,2019年前全部脱贫。2.不断创新搬迁安置方式。引导搬迁群众向城镇、向旅游景区服务区、向产业集聚区生活区、向行政村中心村集中。鼓励搬迁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向城镇自主分散安置。积极探索扶贫搬迁保障房、周转房建设,努力实现规划区内贫困户应搬尽搬。3.着力提高扶贫搬迁的综合保障水平。在抓好安置房建设的同时,有条件的安置社区要同步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和就业保障设施的完善配套。在搬迁的同时,同步建立新的管理服务组织,同步进行土地整理和土地流转,同步抓好搬迁群众的教育培训和就业安置,同步落实社会兜底保障制度。4. 突出做好搬迁群众的脱贫工作。把搬迁安置点创业就业园区建设纳入搬迁安置点建设规划。每个安置点的实施方案中要落实配套的脱贫措施,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支持搬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扶持搬迁安置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大搬迁群众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扶持搬迁群众创业就业。探索搬迁户原有宅基地股权置换途径,支持贫困村盘活土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开展土地整理、土地流转、资产托管,实施产业开发,增加搬迁对象财产性收入。5.拓展扶贫搬迁投入渠道。建立扶贫搬迁投融资平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搬迁项目及危房改造项目的统筹规划管理。积极整合行业部门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安置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迁出区生态修复。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扶贫搬迁用地。

dedecms.com

  第四节 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程

dedecms.com

  (一)目标任务全市规划社会保障797954人(次),规划投资245460.74万元。包括:低保兜底脱贫88237人,投资83773.03万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脱贫20468人,投资25490.11万元。教育保障脱贫107324人,投资57841.15万元,其中,学前教育22711人,投资6803.9万元;义务教育39292人,投资18451.45 万元;普通高中教育21358人,投资12992.7万元;中等职业教育12290人,投资8532万元,其中,扶贫办补助5764人,投资4351万元,教育局补助6526人,投资4181万元;高等教育11673人,投资11061.1万元,其中,扶贫办补助2808人,投资1028.8万元,教育局补助8865人,投资10032.3万元。基本医疗保障213909人,投资7075.06 万元。基本养老保障脱贫104447人,投资14526.86万元。住房保障脱贫13506人,投资18228.5万元。保险救助脱贫248999人,投资22424.54万元。其他保障补助1064人,投资16101.5 万元。(二)主要措施1.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加强标准衔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统一;加强对象衔接,精准识别对接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加强政策衔接,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加强信息衔接,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实现低保和扶贫开发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及时更新、信息资源共享、动态实时监测,为低保兜底脱贫提供技术支撑。2.实施特困人员(原五保供养对象)救助供养脱贫。2016年,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不低于年人均4000元,分散供养标准不低于年人均3000元。2017年至2020年,按当地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的一定比例适当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3.实施教育保障脱贫。落实好“四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费、免课本费、免初中学生中招考务费、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低保家庭等经济困难寄宿生按不低于年人均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4.实施基本医疗保障脱贫。加快完善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因贫看不起病、因病加剧贫困问题的医疗保障体系。尽快推广建立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对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的医疗费用报销给予政策倾斜,降低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5.实行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参保覆盖面,实现60周岁以上人群应保尽保。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精准扶贫功能,积极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社保兜底扶贫机制,对宣布脱贫的贫困县需纳入社会保障兜底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低保、特困供养对象,由政府为其代缴最低档次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建立长期缴费激励补助机制,引导群众早参保、多缴费、不断保。鼓励有经济能力的农村居民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保障水平更高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参保群众在两种养老保险制度间合理有序流动,确保贫困地区参保群众的利益最大化。6.实施住房保障脱贫。把贫困家庭作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重点,明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确保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户有基本安全住房,“十三五”期间完成我省现存贫困家庭的危房改造任务。2016年,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危房改造完成数量占当地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的20%以上。7.实施保险救助脱贫。探索实行政府出资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购买大病补充保险、灾害保险、农业保险,防止和缓解贫困人口因病(灾)致贫、因病(灾)返贫,有效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dedecms.com

  第五节 特殊救助脱贫工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目标任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增强特殊救助能力,实施临时救助、灾害救助、孤儿和残疾人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慈善救助,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收入不低于国家脱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我省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和不返贫。全市规划实施特殊救助200211人,总投资68770.2万元。其中,临时救助27258人,投资8468.4万元;灾害救助87124人,投资12639.35万元;残疾人救助24288人,投资11587.41万元;孤儿和困境儿童救助4757人,投资7069.26万元;教育救助604人,投资122.78万元;医疗救助46887人,投资18330.19万元;住房救助7413人,投资7151.03万元;其他救助1880人,投资3401.78万元。(二)主要措施1.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遇到突发灾祸可能返贫致贫的群众,按照规定程序及时给予相关社会救助。2.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保障机制。3.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4.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2016年各县(市、区)全部建成县级社会福利中心,2017年全部投入使用,为孤儿、弃婴及其他困境儿童提供福利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5.实施住房救助。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低保户、分散供养的农村特困人员实施住房救助;对享受补助政策后仍存在建房困难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可采取政府统一建设集体公共租赁住房、置换空置房或改造现有旧校舍、旧厂(场)房等方式,由政府兜底救助解决其住房困难。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