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上)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上)

发布时间:2018-06-05 作者:派智库 来源:涪陵区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准确分析和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新任务新问题,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对进一步加快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全区城乡一体化、促进地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指导性作用。根据《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趋势展望 dedecms.com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 本文来自织梦

  “十二五”期间,全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418”战略部署,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的发展态势。

copyright dedecms

  一、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本文来自织梦

  “十二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3.19亿元,比2010年净增378.7亿元,年均增长13.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乡镇街道GDP总量达到719.77亿元,是2010年的3.73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17亿元,比2010年净增33.19亿元,现价年均增长11.69%;农业增加值52.85亿元,比2010年净增22.6亿元,现价年均增长11.81%。 dedecms.com

  二、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15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89元,较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4.8%,增幅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3.04︰1缩小为2.57︰1,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初步测算达95%。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农村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2015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91万人,约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2%,“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56.73亿元,比2010年净增25.2亿元,增79.92%;劳务净收入达到38.1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4.19亿元,增65.51%。 copyright dedecms

  三、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十二五”期间,我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在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重点建设好榨菜、畜牧、桑果和蔬菜四大特色农业基地,以特色效益农业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得到加快发展。粮经作物面积比由2010年的57.2︰42.8调整为53.1︰46.9;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调整到31%。“十二五”末,全区粮食总面积达到143.6万亩,总产量43.8万吨,连续6年保持在43万吨以上;蔬菜面积113.9万亩、产量达到207.1万吨、居全市第一位,其中青菜头面积72.5万亩、产量150.6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比2010年净增28.86万吨,实现青菜头销售收入11.2亿元,比2010年增长31.76%。其它蔬菜面积41.4万亩、产量56.5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35.3%、83.08%和105.2%;肉类总产量7.49万吨,比2010年增长8.9%,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0.64亿元,比2010年增长63.81%,出栏生猪82.09万头、肉牛1.67万头、山羊3.15万只、禽兔822.39万只(家禽767.72万只、肉兔54.67万只),分别比2010年净增5.42万头、0.61万头、1.37万只、182.99万只;在地桑树7万余亩、蚕茧产量2811吨,居全市第二,实现蚕农收入7782万元,比2010年增长21.9%;果品产量达到13.01万吨,比2010年净增3.41万吨,实现果品总产值2.66亿元、比2010年增长4.7%;水产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比2010年净增490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6.18亿元、比2010年增长87.85%;烤烟产量常年在3万担左右。涪陵榨菜成为全国品牌价值最高的农副产品,“涪陵青菜头”被认定为全市蔬菜第一品牌,涪陵区被授予“中国绿色生态青菜头之乡”、“中国绿色生态龙眼之乡”称号。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比重达77%,全区从事农产品加工企业368户,年加工农产品100余万吨,实现产值196亿元。全力打造“武陵山、黄草山、木鱼山三大乡村旅游扶贫核心区,建成20个高山避暑和坪上四季休闲旅游扶贫示范村。大木花谷和南沱休闲观光农业园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连丰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武陵山乡创建为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

内容来自dedecms

  四、农业产业升级显著加快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全区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总数达到53户,其中:“十二五”期间新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户、总数5户,14户企业跻身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行列,总数26户;新发展农民合作社471个、总数694个,参合农户13.74万户、参合率57.6%,有50个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9个合作社获得全国示范合作社称号。实施合作社带动、产业基地培育的微型农业企业发展模式,农业微企总数达3700个;现有家庭农场794家,其中:登记注册家庭农场58家,经营土地面积7.34万亩;培育各类规模种养殖业大户9559户。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成。全区规划建设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26个,规划建设面积33.23万亩、辐射带动14.35万亩、带动农户7万户。新增龙潭、南沱、龙桥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涪陵江北现代农业(榨菜)科技示范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品牌建设卓有成效。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重庆著名商标18件。“三品”认证累计14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88个,绿色食品46个,有机食品9个,有36个生产基地被命名为重庆市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我区榨菜成功创建重庆市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织梦好,好织梦

  五、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本文来自织梦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完成喀斯特地区水利建设攻坚任务,龙潭水利工程、土地沟和纸厂水库竣工,整治病险水库70座,同时实施小农水暨山坪塘整治工程,新增有效灌面6.075万亩,全区总有效灌面54.855万亩,综合整治耕地18万亩,完成土地复垦1.5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40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均为100%。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农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综合覆盖率达9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六、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

织梦好,好织梦

  全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现有区级农业科研机构1个、农业技术创新机构10个;全区26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了科技管理站,科技管理延伸到最基层;启动1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16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成科技专家大院6个(其中市级3个),累计选派452名科技特派员下乡入园进企,认定农村科技型企业12户、科技示范标兵户74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7%;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双杂)覆盖率达到95%,先进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率达到90%。“十二五”期间,累计承担国家、地方农业科研及成果转化项目70余项;累计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7项,其中,合作完成的“高配合力优质新质源水稻不育系803A的创制及应用”获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一等奖,“籼粳型新质源水稻恢复系万恢88的创制及其系列组合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秸秆沙质土壤改良材料研制与推广示范”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育成榨菜、水稻、红心萝卜、宽柄芥新品种10个。榨菜育种在全国同类研究中具有突出优势,抗病优质水稻育种进入全市先进行列,植物病理(榨菜、水稻)研究、杂交红心萝卜育种也在全市保持先进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农民工受训达到8.5万人次,平均每年达到1.7万人次,比“十一五”期末的5.87万人增44.8%,农村劳动力培训总量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的比例由12.1%增长到19.77%;建立了199个村级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有效地改善了进城务工农民的生产生活、培训就业、维权保障等问题。农业机械持续增长,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7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43%,年均增长7%。

本文来自织梦

  七、“美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 copyright dedecms

  全面完成第二轮、第三轮“千百工程”阶段性目标任务,南沱、马武示范片纳入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完成61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关闭禁养区规模养殖场233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7.4平方公里,松材线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大力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富民家园工程,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8座,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0300户、全区累计超过7万户,适宜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70%。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57处,累计解决42.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建成农民新村225个,改造农村危旧房1.7万户,4个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织梦好,好织梦

  八、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内容来自dedecms

  “脱贫摘帽”顺利实现。我区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号召全区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锁定户脱贫、村销号、区摘帽三大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和到户精准扶贫,34位区领导带头帮扶,83个区级部门结对帮扶,16354户贫困户“一对一”干部帮扶,共计投入资金6.21亿元,实施精准扶贫项目1222个,探索建立了“干部帮扶、产业扶贫、分类救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四大长效扶贫工作机制,全区63个贫困村5.2万贫困人口顺利越过贫困线,在全市贫困区县中率先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圆满完成。三年累计整合投入资金5.2亿元,建成集中安置点142个,完成搬迁安置1.2万人,建设“宅基地置换+分类补助+产业园区”模式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示范村50个。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留守儿童成长家园422个,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标准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文体事业更加繁荣,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村(社区)体育场地及设施配备全覆盖。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均达90%以上。 本文来自织梦

  九、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 copyright dedecms

  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全区累计流转农村承包地57.14万亩(二调面积),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35.9%。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110个,入股农户2.5万户,入股承包地面积4.39万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涉及村(居)400个、村(居)民小组2620个;在纯农业区的马武镇白果村、城郊结合的荔枝街道蒿枝坝村实施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试点,探索不同区域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模式或途径。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常态化,累计转户15万人。成立西南地区首家林权交易所,完成林权交易14.94万亩,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达到37.44亿元,累计交易地票7599亩。涪陵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150个、全市3个之一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称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全市领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涪陵区“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注:带[]数据为累计数;带▲的指标为约束性指标。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节“十三五”发展环境条件 内容来自dedecms

  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十三五”期间,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新的特征,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来自织梦

  一、发展机遇 本文来自织梦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常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兴起将为加快我区农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和工程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农业技术得到迅速而广泛地应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模式得到迅猛发展,现代科技带来了新兴产业的拓展,引发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变迁,推进了农业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全面转型升级;通过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农村沉睡多年的存量资源得以盘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出来,农业产业链开发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延伸。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现全区“脱贫摘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良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我区社会经济实现了均衡、快速的发展,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近来年,涪陵农村经济总量在全市排位较为靠前,并加速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迈进,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初具成效,榨菜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以青菜头为主的蔬菜总产量居全市第一、蚕桑生产排名全市第二,并培育出“涪陵榨菜”、“乌江”、“辣妹子”、“餐餐想”等一批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本文来自织梦

  (四)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了全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对“三农”工作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为我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中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将是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织梦好,好织梦

  (五)居民消费需求发生变化。“四化”同步发展不断加快,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高质量、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十分迫切,居民消费进入个性化、多样化时代,为特色效益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本文来自织梦

  二、不利因素

copyright dedecms

  (一)农业基础脆弱,农业装备落后。我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加上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缺乏相应的管理维护,农业生产条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偏低、规模较小,生产装备落后,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copyright dedecms

  (二)资源短缺加剧,农业拓展受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用资源越来越短缺,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限制了农业发展的空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非农产业,大量农户举家外出,农业从业人员严重短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结构调整滞后,产业化程度低。我区多数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区域特色、品种特色不突出,全区除榨菜、蔬菜发展具有较大的规模和优势外,蚕桑、果品、水产、烤烟、中药材、茶叶等产业的比重较小,生产仍以小规模分散的农户经营为主,结构性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不快,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不够健全,多数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精深加工滞后,带动农户和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和服务功能不强。

内容来自dedecms

  (四)农民素质较低,科技服务能力不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科技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区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农业高科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尤其在农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产后过程的技术力量薄弱。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有所削弱,技术推广的覆盖面不够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服务水平不高。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

copyright dedecms

  (五)改革力度不够,城乡差距较大。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仍需深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尽管近几年我区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很快,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差距大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11295元扩大到2015年的17361元。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仍然不足,农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医疗卫生条件差,看病难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未完全解决。农村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水平不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dedecms.com

  第一节指导思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保供、增收两大任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法制建设和社会民生事业等工作,深入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节基本思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坚持“一条主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线。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内容来自dedecms

  突出“两大抓手”: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在稳定粮食和蔬菜生产的同时,重点建设榨菜、柑橘、畜牧、蚕桑四大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水产、烤烟、中药材等后续骨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业、茶叶、蜜蜂等区域特色产业。推进城乡一体化。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按照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基本导向,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统筹推进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公共管理一体化。

内容来自dedecms

  推动“三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四化”统筹,把产业链、创新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打造榨菜、柑橘、蚕桑、生态渔业、草食牲畜、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笋用竹等特色产业链。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参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拓展特色农产品出口市场。适度规模经营战略。加快变革传统农业经营组织体制,加大农业经营体制与机制创新力度,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利用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农业科技创新战略。进一步突出科技兴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集成转化、推广应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构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dedecms.com

  建设“四大基地”:加快推进榨菜、柑橘、畜牧、蚕桑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树立“五大理念”: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完善有利于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促进“四化”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着力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农业“引进来”“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快形成进出有序、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牢牢守住民生底线,巩固扶贫开发成果,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努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村居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

织梦好,好织梦

  实施“六大工程”:实施特色效益农业工程;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实施农村基础保障工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农村改革驱动工程。 copyright dedecms

  第三节基本原则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内容来自dedecms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立足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瞄准农村现实需要,着眼潜在需求,科学进行市场定位,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满足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edecms.com

  二、坚持农民主体原则

内容来自dedecms

  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坚持产业联动原则 本文来自织梦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要求,着眼于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整体开发和竞争力的提高,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名牌产品,推进产业提档升级,拓宽农业发展领域。 织梦好,好织梦

  四、坚持质效并重原则

copyright dedecms

  坚持“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切实做到由规模扩张为主向提质、扩量、增效并重转变,由传统分散育苗向集约化、工厂化育苗转变,由单纯注重生产环节向产供销并重转变,由行政推动为主向科技保障、市场引导、农民主动转变。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努力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内容来自dedecms

  五、坚持生态发展的原则 内容来自dedecms

  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适时适度开发和统筹发展,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对水、土、生物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力推行绿色技术,实施清洁化生产,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内容来自dedecms

  第四节发展目标 本文来自织梦

  一、总体目标

本文来自织梦

  “十三五”时期,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努力达到“一个实现”、“三个建成”、“四个确保”。“一个实现”,即:实现全面小康。“三个建成”,即: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四个确保”,即: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二、具体目标

织梦好,好织梦

  到2020年末,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成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达到94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达到6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19500元;农村恩格尔系数达到35.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1;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100%。全区粮食面积稳定在145万亩以上、总产量43.5万吨左右;青菜头种植75万亩、产量160万吨,其中:鲜销50万吨、产销成品榨菜50万吨;出栏生猪85万头、牛1万头、羊10万只、家禽750万只;桑园7万亩、蚕茧产量6万担;蔬菜43万亩、产量65万吨;果品总产量40万吨,其中:柑橘产量30万吨;水产养殖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万吨;烤烟种植基地1.2万亩、产量3万担;中药材基地3万亩、笋用竹10万亩。粮经作物面积比调整到47.5︰52.5,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主要农牧业优良品种推广率达9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40%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转移农村劳动力33万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